第709章 《南冥开疆是诏》(2 / 2)
南冥大陆,景藩王城图南城的选址地上。
俞强站在一处小丘上,望着眼前荒芜的原野和远处蔚蓝的海岸线,不禁感慨万千。
三个月前,他率领舰队护送第一批移民和工匠抵达这里时,除了茂密的原始森林和偶尔出现的土著,几乎一无所有。
而且更神奇的是这里的气候居然和大明是反着的。
此刻的大明已经是冬天了,但是这里却是夏天的天气。
“俞提督,城墙地基已经勘定完毕。”
韩东快步走来,脸上沾满尘土,“按计划,先筑夯土城墙,待石料运到后再包砖。”
俞强点点头,展开手中的图纸:“王宫位置定在这里,坐北朝南,背靠山丘,前临河流。虽比不上紫禁城,但规制也要符合大王的体统。”
“难啊。”
韩东叹了口气,“木材倒是就地可取,但砖瓦、石料虽然是就近取材,但是这里的土人和咱们带来的工匠,手艺实在是不敢恭维。”
“所以才要先建窑场和石场。”
俞强指向远处的一处丘陵,“有了窑场和石场,工匠和土人们才能工作。而且王爷也已经从西山那边购置了一批蒸汽设备,优先运送过来,到时候有了这些神器的助力,自然也就会轻松不少。”
两人正说着,远处突然传来一阵喧哗。只见一队士兵押着十几个衣衫褴褛的土著向营地走来。
“又抓到了?”
俞强皱眉问道。
韩东无奈地点头:“这些土著神出鬼没,经常偷窃工具和粮食。按景王令,不得滥杀,但也不能任由他们滋扰。”
俞强走上前去,仔细观察这些被俘的土著。他们皮肤黝黑,头发卷曲,眼神中充满恐惧和敌意。其中一个年长者似乎伤势不轻,正痛苦地呻吟着。
“给他们食物和水,伤者让军医看看。然后放他们走吧。”
俞强也不为难他们。
负责押送的百户有些犹豫,“王爷说过,抓到土著可以充作劳力的.”
“王爷也说过要以德服人。”
俞强沉声道,“我们初来乍到,若一味用强,只会激起更大反抗。放他们回去,让他们知道我们并非嗜杀之人。”
百户听到俞强的话,也只得遵命。
当土著们被解开绳索,得到食物和治疗时,他们眼中的敌意确实也明显的减弱了不少。
尤其是那位年长的土人,甚至还对俞强做了一个奇怪的手势,像是感谢,又像是某种祝福。
当晚,俞强在写给朱载坖的密奏中详细记录了这件事,并在最后写道:“.南冥土著,形貌虽异,然亦有喜怒哀乐。若待之以诚,假以时日,未必不能同化”
泉州港,流徙罪犯登记处。
前秀才张文宗拖着沉重的镣铐,步履蹒跚地走向登记台。
三个月前,他因在诗文中“诽谤朝政”被革去功名,判流放三千里。
但《南冥开疆令》颁布后,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远渡重洋。
“姓名?年龄?原籍?罪名?”登记官头也不抬地问道。
“张文宗,三十有二,江西吉安府人,因因文字获罪。”
张文宗低声回答。
登记官这才抬头看了他一眼:“读书人?”
“曾中秀才。”
登记官在册子上记了几笔,“按新令,读书人可免劳役,授塾师职,教导移民子弟。你可愿意?”
张文宗愣住了。他本以为等待自己的是苦役和奴役,没想到竟还能重执教鞭。
“愿意!学生愿意!”
张文宗顿时激动得声音发颤。
登记官点点头,命人除去他的镣铐:“去那边领新衣和路引。船上会有专人教你南冥的规矩。”
张文宗顺着指引来到一个仓库,那里堆满了崭新的衣物和生活用品。更令他惊讶的是,每人还能领到一套《四书章句集注》和文房四宝。
“这些都是.给我们的?”
张文宗不敢相信的问道。
发放物资的小吏笑道:“圣上有令,凡读书人赴南冥者,皆赐书册。而且圣上还说,南冥虽是新建,但礼乐教化不可废。”
张文宗手捧《四书》,眼眶不禁湿润了。
这一刻,他忽然也觉得自己很是愧疚了,因为他这些年一直都在抨击朝廷的国策,认为朝廷现在就是在盲目扩张,不顾民生。
但是现在他不这么想的。
他终于明白圣上的深意了。
在泉州港等待了数日,在这几天里,张文宗也在深刻的反省着自己曾经的想法,那时的他真的是井底之蛙。
以为自己读了一些圣贤书,听了一些似是而非的道理,就觉得是对的。
于是乎,就开始坚持着人云亦云来的“己见”,开始抨击朝廷的大政方针,认为自己才是对的。
但是现在看着眼前的一幕幕,又看着港口外的繁荣,以及他一行所见百姓的安乐与富足,他才明白自己错的有多离谱。
自己那么多年的圣贤书真的是读到狗身上,竟然都不能认真思考了。
现在被夺了功名,发配南冥。
本来以为是终身之罪,但现在看来,仿佛又是一次新生!
第二日,人终于聚齐了。
泉州开往南冥的大船终于要起航了。
登船前夕,所有移民被集中到港口空地上,听宣读《南冥安置令》:
“.尔等虽为戴罪之身,然皇恩浩荡,给予自新之机。至南冥后,每人授田五百亩亩,牲畜三十,宅地一方.凡勤勉耕作三年者,可申请家眷来聚.子弟入学五年,通过考核者,可参加景藩科举.”
张文宗听着这一条条政策,心中也充满了希冀!
或许,在那遥远的南冥洲,他真的能重获新生,甚至为子孙开创一个全新的未来。
————————
求月票~~~(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