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9章 《南冥开疆是诏》(1 / 2)

隆庆四年秋,文华殿内弥漫着一股不同寻常的气氛。

六部九卿的官员们手持笏板,目光不时瞥向御阶上那卷明黄色的诏书!

今日皇上要颁布《南冥开疆是诏》了。

司礼监掌印太监孟冲站在御座之侧,恭敬的捧着一道圣旨诏书。

朱载坖的目光扫过殿内的百官,而后轻轻的抬手,声音不疾不徐的说道:“宣旨吧。”

孟冲恭敬一拜,而后捧着圣旨来到了丹陛前面,代表朱载坖宣布旨意。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绍膺骏命,抚育万方。今南冥新土,沃野千里,当广开疆域,以安黎庶.”

从南京回来的景王朱载圳站在百官之前,垂首恭听着诏书内容,嘴角也忍不住的微微上扬。

这份诏书的草稿,朱载坖早就给他看过一遍了,而且还争取了一下他的意思。

里面,甚至其中不少条款都是他亲自拟定的。

但真正听到它以皇帝诏令的形式颁布,心中仍不免激荡。

由此,也足见朱载坖对他这位弟弟的宠爱。

诏书继续宣布着。

“.自即日起,除十恶不赦者,天下罪犯皆可自愿流徙南冥,免其原罪。各犯至南冥后,授田五百亩,牲畜三十头,农具一百副”

随着诏书的持续宣布,殿内的朝臣也忍不住抬头起来。

此时已经从都察院转任刑部尚书的葛守礼,忍不住在诏书念完之后,出列奏道:“陛下,此令一出,恐天下奸民皆视犯罪为捷径,法纪将荡然无存啊!”

朱载坖目光平静,淡定道:“葛卿多虑了。诏令中写明,只有已定罪者方可选择流徙,并非鼓励犯罪。再者,南冥万里之遥,九死一生,若非走投无路,谁愿前往?”

朱载圳暗自松了一口气。

这正是他与兄长精心设计的平衡——既给罪犯一条生路,又不至于让这条生路太过诱人。

工部尚书郭宾在这个时候,也接着出列奏道:“陛下,营建图南城需工匠数万,物料无数。万里海运,损耗巨大,恐劳民伤财啊”

朱载坖看了郭宾一眼,声音依然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朕已命市舶司增设南冥船队,专司运输。工匠自愿前往者,免其全家赋役十年;物料采买皆以市价,不动用民夫徭役。”

朱载圳悄悄的注意到,当朱载坖说到“不动用民夫徭役”时,不少朝臣的脸色缓和了许多。

这是他们早就预料到的——文官集团最怕的就是劳民伤财,引起民变。

只要不动摇国本,他们对于开拓海外其实并不十分抵触。

“.南冥百姓凡得景藩认可之功名,皆与本土同等待遇。然移民二代始可回中土任职.”

孟冲继续宣读着诏书。

这一条引起了更大的震动。

礼部右侍郎殷士儋忍不住出列拜道:“陛下,此例一开,恐有损科举之尊啊!南冥蛮荒之地,如何能与中原同列?”

朱载圳深吸一口气,这是他预料中反对最强烈的一条。他正准备出列解释,却见朱载坖轻轻抬手制止了他。

隆庆皇帝的声音淡淡响起,带着几分深意,“孔子曰:'有教无类'。南冥虽远,亦是王土;其民虽徙,仍是汉裔。若能使诗书礼乐远播海外,不正是圣人之愿吗?”

殷士儋还想再争,却被首辅李春芳一个眼神制止了。

李春芳很清楚,皇帝此举背后有着更深远的考虑——通过文化认同维系海外领土的向心力。

诏书宣读完毕,朱载坖环视群臣:“诸卿可有异议?”

文华殿内一片寂静。最终,李春芳代表内阁表态,“臣等谨遵圣谕。”

退朝后,朱载圳被单独召至勤政殿。

朱载坖此刻也已换下朝服,穿着一身素色道袍,颇有几分当年嘉靖皇帝的神韵。

“拜见皇兄。”

朱载圳行礼。

接着朱载圳又感慨道,“今日朝议,多亏皇兄圣明。要不然,臣弟都不敢想此事会如此顺利。”

朱载坖呵呵一笑,示意朱载圳坐下。

朱载坖道:“葛守礼、殷士儋等人所言,也不无道理。这些政策实施起来,还需把握分寸。现在你已经是众矢之的了,这段时间你更应该明白谨言慎行的道理。”

“臣弟明白。”

朱载圳再拜。

而后朱载圳继续说道,“罪犯流徙一事,臣弟已命人严加筛选。地痞流氓可去,但江洋大盗、谋逆之徒绝不收录。”

朱载坖满意的点点头,然后看着朱载圳说道:“还有一事。朕打算让俞强兼任南冥水师提督,负责航路安全。他熟悉南洋,又是你的旧部,使起来应该方便的多吧。”

朱载圳闻言心中一喜。

俞强是难得的人材,此番朱载圳也在考虑怎么推荐他。

因为朱载圳也担心他的三哥会想他培植私人势力的事情。

但是没想到朱载坖竟然如此大度,事情都帮他考虑到前面了。

可见,朱载坖是真不在乎朱载圳到了南冥之后独立门户称孤道寡。

朱载圳激动道:“臣弟万谢皇兄恩典!”

朱载坖呵呵一笑,又说道:“不过嘛有些事一开始的时候,还是要有规矩,不能太过。朕会让俞强每隔三年大明述职一次。南冥虽是你的封地,但海防关系国家大计,朕不能不闻不问。”

朱载圳心中一凛,立即明白了兄长的用意——这是要在军事上保持对南冥的控制。

但这也是如今的现实,他也不能不遵,毕竟步子迈的太大,是真的容易扯到蛋的。

朱载圳恭敬拜道:“皇兄考虑周全,臣弟自当遵从。”

朱载坖满意点头,接着又说道:“等到你就藩之后,也带上世子吧,他也需要跟着你多见见世面了。至于王妃,你自己看着思量。”

朱载圳听到朱载坖的这句话后,心里忍不住的感动了起来。

朱载圳立刻再拜,“皇兄在上,臣弟发誓以后景藩无论发展到何种地步,它永远都是大明的藩属!永远会奉大明为正朔!”

朱载坖呵呵笑道:“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现在好好准备去吧。”

朱载圳感动再拜,而后告退。

朱载坖看着朱载圳消失的背影,嘴角也是微微一笑,因为他很清楚按照现在的发展趋势,景藩就算是在南冥做大了,但由于那里太过孤悬,资源形式又太过单一,那里是永远都离不开大明的。

而且大明的水师已经具备了远洋作战的能力,自然更不担心南冥自重。

所以,朱载坖根本就不会多余考虑那些过份杞人忧天的事情。

隆庆四年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