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1 / 2)
随意撩了下垂落的青丝,笑音轻谑地说:“大家等很久了,爷爷快跟我们回家吧。”
辛赞:???
这些孩子都是哪里来的!
他仿佛记得,自己当初生的只是一个孙子,不是一串葫芦娃。
37
第37章
◎今日,请女帝登基!◎
谢晦打算先和便宜爷爷培养一下感情。
这样,之后到了乌衣巷,能有一个护住自己的长辈,不至于那么快就被谢安惩治。
他笑容灿烂,人美嘴甜,不搞事的时候看起来温温柔柔乖巧极了,完全就是长辈们最喜欢的那一类崽。
辛弃疾眼睁睁看着他三两句话,就把自家爷爷忽悠过去。
不多时,就“小玉小玉”地称呼起来,神色也逐渐亲近,宛如看着自家小孩。
甚至约好了一起去登高望远,看一看这片山河,径直略过他,往外边走去。
辛弃疾无语,这到底是谁的爷爷啊。
好在谢小玉良心未泯,路过的时候手一伸,把他也牵上了。
又顺势对辛赞说道:“爷爷,幼安很厉害呢,斩将搴旗战无不胜,我们现在身处的这片土地,就是他打下来的。”
紧接着,就是一通狂夸,把辛弃疾夸得天上地下,绝无仅有。
辛赞在一旁听得一愣一愣的。
这真的是我孙子?
谢晦的描述太过完美无瑕,简直不像个活人,到底有多么深厚的滤镜啊。
“哪里哪里”,辛弃疾谦逊道,“小玉也特别好,是我的军师,出谋划略,算无遗策,虽良平再世无以过之……”
很快,赞美出了一通长篇大论。
辛赞懵逼地点点头,下意识说道:“你们相处很融洽……嗯,挺好的。”
现在年轻人之间,都流行这种互夸的调调吗?
他不是很理解。
一路行来,他见当地人衣冠奇特,大异从前所见,只道时过境迁,风格殊变,不由问道:“我们大宋可曾北伐成功*,打回中原去?”
辛弃疾点头:“当然了。”
辛赞又问:“打到了什么地方?”
这是一个很难描述的问题,辛弃疾神色一顿,望天上指了指:“西往北,射天狼。”
辛赞心头跳了跳,惊讶道:“燕云十六州?”
没想到,我大宋出息了啊,居然也有站起来的一天!
“燕云十六州?不不不”,辛弃疾摇摇头,走上一座桥。
查扬德河穿城而过,一片碧波浩荡、浪涛翻涌,将整座城一分为二,又奔流不息地流向远方。
辛赞还没来得及露出失望之色,就听见他指着远方山区的轮廓,朗声道:“爷爷,我们现在在里海南岸与哈里发王朝交界处吉卜勒山区的首府伊斯法罕城。”
辛赞:???
什么地方?!
这就涉及到他的知识盲区了!
辛弃疾很快为他解说起了国家情况,以及当地的各种风土人情。
不少花剌子模当地的土人都认得他和谢晦,或是见过画像,纷纷行礼问好。
辛赞跨越生死,得以和孙儿重逢,已觉心满意足,又见他如此意气风发,显然命途顺遂,未历坎坷,心中愈发喜慰。
只是,心中有一件事还不明了。
“幼安,他们有的叫你长官,有的叫你将军,有的叫你总督,你究竟居于何职啊?”
辛弃疾告诉他:“有的土人不了解情况,胡乱喊的。我是大宋征北开国公,食邑五千户,封地陛下让我自选,还没想好。”
啊这。
饶是辛赞做足了心理准备,觉得孙儿职位可能不低,却也没想到会高到这么离谱。
要知道,他今年也就二十多岁,远未到休兵偃甲之时,未来至少还能再为国出战数十年。
现在就封国公了,那未来……
辛赞沉默许久,甚至一度觉得刘裕是在搞捧杀。
倘若以后他建功立业却封无可封,甚至功高震主、鸟尽弓藏,该如何是好啊。
这时,辛弃疾又道:“陛下说,整个世界都是大宋的征程所向,四海万邦都等待去征服。兵临地中海之日,就是我和小玉封王之时。”
他以后多半会将封地选在欧洲境内,长留于此,为国守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