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1 / 2)
“谢公陈迹自难追,山月淮云祗往时。一去可怜终不返,暮年垂泪对桓伊。”
哦豁,陆游陡然想起这是个什么情节。
王安石居住在金陵的旧宅,是从前东晋时候谢安所居。
谢安表字「安石」,恰好与王安石偶然相同,又隔着几百年住进同一间屋子,于是就写下了这首诗。
意思就是,谢安你已经走很多年啦,这个屋子不应该再叫“谢公墩”,应该跟我姓了!
时人辣评:与死人争地。
更有人说,“介甫性好与人争,在庙堂则与诸公争新法,归山林则与谢安争墩。”
陆游眼前一亮,本着看热闹的心态,殷勤问:“荆公今日无事,谢宣明他们正好要返回乌衣巷见祖宗,机会难得,您要不要也去拜访一下?”
王安石面无表情道:“只怕人家第一个不欢迎的就是我。”
陆游遗憾地叹了口气。
不愿意就算了,他虽然想看热闹,但总不能把人强行绑过去吧。
紧接着,他又拿出了一叠官员考核制度的表格与文书:“这是穆之先生在本朝制定出来的计划,经过实证完善,确有奇效,我想也可以用在神宗年间……”
看谁还敢偷懒惰政、欺上瞒下,通通发卖了!
……
伊朗境内,伊斯法罕城。
等会要去乌衣巷,谢晦正在翻箱倒柜地整理行李,辛弃疾和檀道济都被半路抓了壮丁,过来给他打下手。
收拾了一个多时辰,终于把所有的东西都拿好,可以出发了。
他咬着发带,随手将垂落的乌发拢了拢,宛如一片浓墨沉云覆在肩上。
衣襟也故意弄得有些散乱,素白如雪,什么玉饰剑佩都没有加。
这种苍白的净色更衬出眉眼的艳丽明媚,好似寒梅三两枝,盛开在冥漠清凉的深雪中,也显得整个人异常纤细单薄,仿佛风一吹就散。
辛弃疾看了半晌,终于没忍住道:“这样真的可以吗?显得好像去逃难的。”
“唉,你不懂”,谢晦唉声叹气地说,“我现在是脱簪待罪的状态,若是不表现得凄惨一点,或许就见不到明天的太阳了。”
他这几次灭国之战,都是在孤注一掷,用兵行险。
虽然侥幸成功了,回去定然要被各位祖宗们狠狠训斥一顿,责怪他为何如此不顾惜自己,根本不将性命当一回事。
谢晦端起铜镜,仔细瞅了半天。
嗯,如此佳人,我见犹怜,蒙一蒙祖宗应该没什么问题了。
他一转身,将一件光洁素净、飘逸如云的白绢衣丢给辛弃疾:“幼安快换上!”
“等会可以效仿当年的表伯,让曾外公在衣服外面写字,听说顾恺之也被请到了乌衣巷,这下有很多的书画传世佳作了呢!”
辛弃疾语重心长地说:“小玉,赌.博是一种陋习,你不要从陛下那里乱学……”
谢晦大怒:“胡说什么,我才没有赌——”
辛弃疾惊讶道:“可是,我们不是刚洗劫完花剌子模的王宫吗,还缺这点钱?”
“这不是钱的问题”,谢晦神色一肃,“可以得到书圣画绝还有很多很多东晋大师的真迹,谁能拒绝呢。”
眼看辛弃疾还在迟疑,他不耐烦地挥挥手,让檀道济上:“阿和,快去扒了他的衣服!”
檀道济早就穿上了书画打底专用的同款服饰,乐呵呵地跑过来:“好呀!”
他自幼全家死得干干净净,被刘裕带在军中长大,也没有什么亲人要团聚,当即决定跟去乌衣巷凑热闹。
辛弃疾看着檀道济身上的白裙子,瞬间戴上了痛苦面具。
好家伙。
该感谢小玉至少还有最后一丝底线,给他的是一件正常的男款,而不是这种裙装吗?
辛弃疾无可奈何,只好半推半就地换了衣服,叹息道:“等会我爷爷若是看见了——”
“他一定会夸你好看的!”谢晦抢着说,“信我,千真万确!”
他眸光清澈如水,晃动着春风盈盈,看人的时候总给人一种十分真诚的感觉。
辛弃疾怀疑地拿起镜子看了看,发现这衣服确实做工精细,价值不菲:“真的吗?”
“你可以质疑我的良心,但你不能质疑我的审美”,谢晦脸色一正。
辛弃疾:“……”
行吧,确实是这样的。
“幼安”,谢晦见第一步计划得逞,眨了眨眼,转瞬又道,“你看你既然收下了我的东西,是不是该答应我一件事?”
辛弃疾无语,论强买强卖,谢小玉可称万朝第一人。
“什么事,说吧。”
谢晦举起手:“把你爷爷借我共用几个时辰。”
辛弃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