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1 / 2)

庄绍光和庄绍宗兄弟难得地喝得大醉。

会试考中,接下来的殿试不淘汰人只排名,也就说庄绍宗百分百会成为进士。

“既然不淘汰,为什么我还要学习啊?”

庄绍宗次日醒来,头还尚疼,就被大哥告知,吃完早饭有位大儒过来教他策问,于是带着悲愤地发问。

“休息什么休息,你还有殿试,殿试考完还有选拔庶吉士的考试,一步都不能错,一步都不能退,若是错了退了,就是云泥之别。”

庄绍光知道弟弟的辛苦,虽然也想让弟弟休息,但是接下来的考试极为重要。

不入翰林,不为宰相,是本朝心照不宣的潜规则。考中庶吉士的人大部分都能平步青云,考不上的大多在地方宦海沉浮。

殿试排名关乎影响一生的名次,庄绍光常对自己的同进士身份叹息不已。

庶吉士选拔关乎官场命运,殿试关乎名声。

“你继续学习,一刻都不得怠慢。前头十多年都熬过去了,不差这几个月。”庄绍光勉励完,就去府衙当值。

庄绍宗被大哥的最后一句话说服,不就是几个月,他继续拼命就是。

于是,庄绍宗在大儒的指点下,又继续学习。庄家此时也闭门谢客,临考前总有些不知所谓的人出来,耽误庄绍宗学习考试。

全家的精神在庄绍宗会试考中后稍稍松了一下,又立马紧绷起来。

半个月后,三月十五,庄绍宗在众人的期待下,进了皇宫,参加殿试。

殿试的功名将会陪伴自己一生,令众人不得不重视,甚至有人为了考个好名次推迟殿试。

庄家又是焦急的等待。

第36章 两进士

◎联科及第,令众人欣羡不已◎

接下来发展的一切就像做梦一样。

庄绍宗先中二甲进士,又中庶吉士,联科及第,令众人欣羡不已。

按照当年庄绍光考中庶吉士时庄父的说法,这是他家的祖坟风水好,冒青烟,如今这青烟又冒了一回。

依阿宝说,这是她与大嫂拜遍京师庙观的福报。

照曹父的说法,这是他善于相面,一眼就看出这孩子非池中之物。

庄绍耀和沈绍祖听完家人口中的种种神迹,头对头说起悄悄话:“难道不应该是二哥努力读书又有名师指点的缘故吗?”

“是啊,还有大哥的功劳呢。”

庄绍光如师如父,不仅严于律己,更严于律弟,似乎时刻拿着小荆条,督促弟弟们上进。

“唉,二哥的科举之路走完了,我的还没开始走呢。”庄绍耀长吁短叹,他羡慕二哥科举之路的顺遂。

沈绍祖道:“我想的不是未来,而是眼前,我什么时候能回家参加乡试啊?”

庄绍耀笑了一声,说出心中的想法,道:“如果呆在大哥这里能像二哥科考一样顺利,我可以再呆七八年。”

沈绍祖吃惊地看着他,道:“你不是不想科考吗?”

庄绍耀大人似的叹气道:“我也有压力啊!咱们就我一个没有功名,出去没有面子。”

沈绍祖听了,大笑。庄绍耀哼了一声,道:“一步领先不等于步步领先啊,早晚要超过你。”

沈绍祖自信地接下挑战,道:“那我等着你。”两兄弟已经十四,开始抽条,就像雨后的春笋一样往上窜。

庄绍光有时与二弟商议朝中事务时,也将两位小弟提溜过来,让他们提前听一两句。

今日也是如此,庄绍耀和沈绍祖坐在椅子上,百无聊赖地听着大哥说起西边的内患和北边的外患。

庄绍光感慨道:“前日圣上召我见面,问我陕西的情况,我据实以言,国朝无叛民,只有过不下去的难民。幸好天子圣明,阁老睿智,诏令赈济百姓,对于那些叛军采用以抚为主的策略。”

庄绍宗初进入官场,每日都跟着前辈们读书学习,对于时政接触不多,但向来对大哥信服,看到大哥一脸欣慰,也道:“内患消弥,朝廷就能全力应对北边边患,不消几年,天下便太平。”

庄绍光闻言却满腹忧愁,道:“西边有些进展,但登莱等地不时受到流寇侵扰,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偏圣上……”

偏圣上不信朝臣,以为所有的朝臣都有党派,但实际上,有很多人在努力地认真地为国家寻找出路。

圣上不信朝臣,转信宦官,仿佛又进入了历史的循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