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1 / 2)

求和这两个字从他嘴里说出来,简直比太阳从西边升起还要荒谬!

“这么多年来,丹增与我们摩擦不断,从未提出过求和,这其中恐怕有诈啊!”

“可派去的斥候连日观察,丹增大军确已班师北撤,边境百姓正在修补城墙,分明是休养生息的景象。”

“难道是缓兵之计?”

“究竟在耍什么花样?”

议论声如潮水般起落,与甲叶摩擦声混作一团,最终又在萧风沉冷的目光中渐渐沉寂。

萧风指尖叩击着案头军报,缓缓道:“战与和非我等能擅断。”

他将狼毫掷入砚台,溅起几点墨星:“即刻拟写八百里加急,将北境实情与丹增动向具表上奏,听候陛下圣裁。”

这丹增王究竟在玩什么把戏?

是后方生变?是粮草断绝?

还是……另有图谋?

帐中烛芯爆了声轻响,火星溅落在萧风玄色披风上。

他的指节无意识地碾过案头羊皮地图,北疆的山脉河流在烛影里起伏如浪,他黝黑的瞳孔深不见底。

-

京中的回复很快就传回了边境。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北地丹增,感念天威,遣使求和,朕念及边民久困兵乏,生灵涂炭,特许其请……”

“着安远将军萧风,即刻交割防务,卸甲离营,回京述职,不得延误。北疆军务,暂由亲军统领赵闯统摄。钦此——”

诏书宣读完毕,整个中军大帐内外,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

萧风静静地跪着,良久,缓缓抬起了手。

“臣萧风,领旨谢恩。”

众将士有的满脸茫然,没听懂圣旨的含义,有的紧咬牙关,拳头捏得咯咯作响。

萧风像是背后长了眼睛,他微微侧首,一个带着绝对制止意味的眼神如刀般扫过了身后的众将。

几名副将忿忿地低下了头。

萧风缓缓地起身:“公公一路辛苦,赵闯,替我送送公公。”

“是……将军。”赵闯从牙缝中挤出几个字,对着传旨太监僵硬地一拱手,“公公,请。”

传旨太监脸上堆笑,忙不迭想要逃离这气氛窒息的大帐:“岂敢岂敢,萧将军辛苦,赵将军辛苦。”

一出帐门,凛冽的寒风扑面而来,传旨太监禁不住打了个哆嗦。

眼看远离了中军帐,赵闯放慢了脚步,靠近了那太监。

“公公,”他的声音压得极低,“公公可知,陛下为何忽然下了此等诏令?京中可是有了什么传言?”

“这……”

那太监支支吾吾地犹豫了片刻,又环视周围,见四下无人,这才像下定什么决心似的叹了口气。

“罢了,外界已经传得沸沸扬扬,告诉你们,早做打算也好。”

萧风刚刚攻占三部领地,就退回边境一事,刚传回京城,就引得朝廷上下一片哗然。

南月军队才取得史无前例的胜利,为何不趁着士气高涨,乘胜追击,却莫名其妙地一举撤回了金庄,使得此前的努力全部白费?

萧风这是要干什么?

若是说要诱敌深入,等杀红了眼的丹增人踏入埋伏,再将他们一举歼灭,那也说得过去。

可丹增军队呢?

连个影子也没看见。

不仅如此,他们还安定了下来,老老实实地递上了求和书?

这分明是他们早早就暗通了款曲!

丹增王故意让赤那、阿勒、兀良三部送死,给萧风送来天大的功劳,助他加官晋爵;作为回报,萧风拿到赏赐之后,再将拿到手的土地拱手送还,顺便帮他平定尚未完全归心的那三个部族。

如此里应外合,岂不是双赢?

幸好当初留了一手,没有真的给萧风 加官进爵!

朝堂之上,猜忌如野火般蔓延,萧风的名字被反复咀嚼,仿佛一夜之间,这位边关名将便成了通敌的罪人。

“放屁!”赵闯目眦欲裂,差点吼出声来,被太监惊恐地一把扯住了衣袖。

“哎呦我的赵将军!您可低声些!”

那太监急得额头上冷汗直冒:“朝堂上都炸了锅了,御史台的折子像那雪片一样!陛下……陛下也是迫不得已……这才传唤萧将军回京,好查清真相,还他清白之身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