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4章 中国!(1 / 2)

京师西苑,勤政殿的琉璃瓦上已经微微有了一些积着薄雪。

可见隆庆三年这一年,是要有过去了。

朱载坖手持两份奏疏,在勤政殿内的暖阁里面来回踱步,脚下的金砖随着他的脚步而发出细微的磨擦声响。

朱载坖又将目光投向窗外怒放的腊梅之上,梅朦胧的幽香仿佛也在这一刻透窗而来,但却不及他心中喜悦之万一!

“皇爷,首辅李春芳,次辅高拱、兵部尚书谭纶已在殿外候见。”

司礼监太监孟冲轻声禀报着,脸上也带着喜意。

朱载坖听到孟冲的声音,这才将手中的奏疏轻轻放在一旁的紫檀案几上,嘴角也露出了一丝微笑,“宣。”

李春芳,高拱与谭纶在等到朱载坖的旨意允准之后,立刻就进殿行礼。

“臣李春芳,高拱,谭纶参见皇上!”

朱载坖微微点头,伸手虚抬,“平身吧。”

几人谢恩再拜,这才起身,当他们起身后,又看到皇帝面色红润,眉宇间还有喜气洋溢,一个个的心情也顿时大好了起来。

朱载坖心情大好的呵呵笑道:“诸位爱卿,先看这个。”

说罢朱载坖一指,孟冲就会意着将朱载坖刚刚放在案几上的奏疏拿了起来,送到了李春芳,高拱和谭纶的手中。

朱载坖继续兴奋的说道:“戚继光已攻占倭国京都,倭酋乞递降表称臣;俞大猷亦在西洋设立宣慰司,控制了马六甲。当真是双喜临门啊!”

李春芳和高拱展阅奏疏,眉头微动。

谭纶则已忍不住赞叹道:“戚、俞二位将军真乃国之柱石!陛下慧眼识人,方有此不世之功!”

谭纶上道的很,机不可失的拍着龙屁,显得很是机灵。

朱载坖呵呵一笑,也对着谭纶赞道:“谭卿所言极是,戚继光和俞大猷二将确实是国之柱石,他俩能在一东,一南共建奇功,当真是千古罕见!”

朱载坖的内心无比兴奋。

作为皇帝,哪一个能不为开疆扩土的功业感到兴奋呢?

况且朱载坖这一次立下的功勋,若是能够长久的保留下来,那么在千秋万代的史书上,他未必不能和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乃至本朝太祖成祖相互比肩的。

所以,在这一刻,朱载坖心中的兴奋和激动,自然也是可想知道的激动与兴奋!

朱载坖又起身走到了殿内悬挂着的那一副巨大的

皇帝走到巨幅《大明混一图》前,他的手指从天津卫划过东海直达倭国,又南下指向了马六甲的位置。

接着朱载坖就感慨道:“自三宝太监下西洋后,百五十年矣,我大明的战船终于再度扬威四海!朕意已决,当重赏二位戚继光,俞大猷等有功之臣。”

李春芳和高拱对视了一眼,他俩是传统文官,虽然这些年来他俩的观念也在努力的进化着,但在听到朱载坖还要封赏已经为伯爵的戚继光和俞大猷的时候,还是忍不住有些担忧。

要知道大明朝的爵位赏赐,那可是相当谨慎和抠门的,除了开国的前两天皇帝之外,余下的后嗣之君,即便是封爵封功,也都是犹豫之后再犹豫,商讨之后再商讨,才磨磨唧唧的封出去一个爵。

现在朱载坖又要为戚继光和俞大猷晋爵赏功,这对于李春芳和高拱等这一类的传统文官而言,好像并不是那么的好。

所以李春芳就在这个时候,犹豫的谨慎道:“陛下,按制,武将立功当晋升官职,赐金银田宅。戚继光已为总兵,俞大猷亦官至都督,且前番时候,他们已经位列伯爵,若再升迁.臣恐怕.”

朱载坖大袖一挥,直接打断李春芳的话。

“不够!”

接着朱载坖很是霸气的说道:“戚继光平定东洋,俞大猷开拓西洋,此乃开疆拓土之功,非寻常战功能比。所以.朕欲封此二人为侯!并激励更多的有志将士,为我大明开疆拓土,立下不世功勋,再复汉唐武功!”

李春芳,高拱两人闻言面色微变。

要知道封侯乃朝廷重典,非开国、靖难等大功不轻授。

自永乐年后,武将封侯者更是屈指可数。

如今朱载坖一次性就要封两个武功侯,这可不是闹着玩的事情。

但是在一旁的谭纶可不管这些,对于谭纶而言,他还年轻,还有进步空间,以后若想让这进步的空间压实,那肯定是要抱紧皇帝的大腿,顺从皇帝的心意。

而且现在入阁也没有了之前的翰林限制,谭纶更不会为了所谓的一点点虚名,就浪费自己可能会进步到内阁的机会。

谭纶立刻附和道:“陛下圣明!戚、俞二位将军之功,确可比拟开国诸将!陛下之英明神武,亦不遑开国之君之英武!”

谭纶这话一落,朱载坖也开心的笑了。

果然,怪不得历朝历代的皇帝都喜欢拍马屁的大臣,这说出来的好听话就是悦耳动听,让人心情舒爽。

李春芳和高拱在看到谭纶这样,心中虽有一些不齿,但也无可奈何。

毕竟这次的功劳是真的大,怎么说都不为过的。

而且后续朝廷还要开放针对倭国地区的商贸工业来往,让更多的人和力量进入到倭国本岛,去搞倭国金银资源。

所以,这个时候他俩要是不能清醒看明白时情,还想着当着另类的理中客,肯定是会被朱载坖不喜的。

而一点被朱载坖不喜,并觉得他俩不能再体会圣心的时候,那么这内阁他俩也就呆不久了,更不说相互争夺内阁权力的事情了。

高拱在这个时候,也站了出来,对着朱载坖一拜:“若陛下决意封侯,臣请命礼部、兵部共议封号,并择吉日行册封典礼。”

朱载坖听到高拱这句后,也满意的颔首,微笑道:“准奏。另,俞大猷所奏请设立'大明西洋宣慰司'及新编西洋水师之事,朕一并准了。内阁和兵部也将这些事情议出一个章程出来吧。”

李春芳,高拱和谭纶拜道:“臣等遵旨。”

接着朱载坖就挥了挥手,让他们退下了。

待他们退下之后,朱载坖又命孟冲展开俞大猷随奏疏附呈的海图。

朱载坖看了一会儿这张海图,思索了好一会儿,终于拿起了一旁的朱标,在马六甲海峡的位置上,标注“宣威”二字;又在倭国位置标注了“瀛洲”二字。

“孟冲,研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