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1 / 2)

“我没笑”,辛弃疾一抹脸,肃容道,“是你看错了。有需要的话,可以去找李时珍先生开一盒眼药水。”

沈林子:???

……

接下来,张煌言说完了剩下几路军队的部署:

“第三路湖广军队,先取湘鄂,控扼长江要道,策应江南共图恢复……”

“第四路西南军,自滇黔入蜀,席卷重庆成都,筑西南固若金汤之屏障……”

“第五路中原恢复军,攻取河南腹地,断南北粮道,撼动中原根基……”

“第六路北直隶突进军,突袭山东津门,直逼顺天府,动摇京畿清廷…..”

“第七路陕甘西北军,负责收复关中,东进山西,北控黄河,目标是净灭鞑子主力……”

七路军全部划分完毕。

最后,张煌言振臂一呼:“一月为期,全局可定,届时,北京城下会师!”

啊这,太南了,高长恭灵机一动说:“还是长白山会师吧。”

霍去病举起手:“狼居胥山……啊不,贝加尔湖畔会师。”

王镇恶信心十足地说:“我看应该北极圈会师。”

张煌言不理会三个添乱的家伙,又说了一些勉励的话。

就进入了开战前的最后一道程序——

领取牌位。

他说:“此番出征,不仅是为生者立命,重开汉家天,更要带上那些先烈的英灵们,一同踏上归途。”

四十年抗清,战死的英烈实在是太多太多。

逝者的魂魄将与旌旗同在,与万朝来援的战士们共走这一遭,见证山河万里,重归华夏。

……

郑经东征台湾的时候,在承天府给众多死难将士立了碑文。

后山上的那些累累英雄字,是许多人的血泪悲歌。

这次,凡是要出征的将军们,都领走了几块和自己有缘的牌位。

李存勖御驾亲征,负责主持第五路大军。

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他的最擅长的突击路线,定能大获全胜。

“朕从前是晋王,你也是晋王……”

庄宗陛下拿起了李定国的牌位,指尖轻拂去上边的尘埃。

一位「一身转战千里路,只手曾擎半壁天」的豪杰,半生为民而战,在绝境中战至最后一息,流尽最后一滴血。

「宁死荒外,勿降也」!

遗言宛在,英名亦垂于竹帛。

李存勖叹息一声,眸中涌起了深深的沉痛之色。

另一边,祖逖对比着大明那边提供的人物资料,翻翻拣拣,终于找到了夏完淳的牌位。

他郑重地捧起,转头看向了身边的刘琨:“越石,这位小朋友很像从前的你呢。”

刘琨:?

真的吗,我不信。

刘琨本处在北方一干匈奴人、羯人的虎狼环伺中,处境孤立,十分危险。

段匹磾这个大贼子,见他后世名声如此之好,更是打算提前将他杀了。

幸好,祖逖在许愿墙的帮助下,奇迹般地定位到了他,忽然神兵天降,将他给捞了出来。

刘琨因为受了伤,脸色还有些苍白,明眸却一片清净,神采奕奕:“我少时但知金玉其芳,醉酒欢歌,尚不如夏完淳远甚。”

十六岁的小天才啊,文武双绝,束发从军挟剑惊风。

其才也无双,其质也金玉,其志也凌云。

一切的一切,都终结于刑场的决然赴死,化为那句「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的叹息。

“何必妄自菲薄”,祖逖失笑,伸出手,轻轻握住了他腕底,“走吧,同去风烟中再战一场。”

“好”

刘琨本想顺手带走夏完淳的老师陈子龙的牌位,却被负责人柳如是客客气气地告知,这个不用拿。

“他是我从前的夫君,我会将他带回故土的。”

刘琨:“……”

行吧,那他就带走小夏的父亲夏允彝好了。

韩信左看看右看看,最终拿了江阴三公的牌位。

自己是淮阴人,这是江阴——距离不太远,多少沾点边?

江阴三公阎应元、陈明遇和冯厚敦,他们只是平民百姓,但心怀大义。

为了抵抗剃发易服令,带领城中居民,力扛二十四万清军铁骑,独守孤城八十一天,斩杀鞑子三王十八将。

在墙上血书留下遗言:

“八十日带发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十万人同心死义,留大明三百里江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