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1 / 2)
两人久别重逢,有着说不完的话,叙不完的旧。评完诗歌,两人又以院中的梧桐为题,分别做诗。
直到夕阳没入山峦,苏蕙仙留柳又春吃过晚饭,两人才依依不舍地离别,并约定来日再见面。
晚上,苏蕙仙一直高兴得翻来覆去睡不着觉,将柳又春的事情说与庄绍光。
庄绍光沉吟了一下,想道:“陈公子?是他,我想起是谁了。”
苏蕙仙连忙追问:“你认识他?品性如何?才学如何?容貌如何?”
庄绍光脸上露出一言难尽的表情,给出了一个评价:“空谈误国的书生。”
苏蕙仙笑着给了庄绍光一肘子,道:“柳妹妹看上的人必然有过人之处,你别带有偏见啊。”
庄绍光沉默了一下,顿了顿道:“还行吧,才学尚可,才考个举人,连进士都没有考上,天天嚷嚷着怀才不遇,朝中公卿皆土鸡瓦狗之辈,无能胆小怕事之徒。。”
“路就在那儿摆着,他有才华倒是去遇啊!”庄绍光最后一句带了几分郁闷。
国朝积弊丛生,有不少大臣是真心要做事,努力为国家寻求出路。这陈公子一句话就当这些人不存在了。
苏蕙仙被逗得大笑起来,庄绍光更加郁闷道:“也不知道陈家人是怎么想的,年纪轻轻就开始博名声,好名声能治国吗?早早考中进士踏入仕途才是重点。”
“像宗弟,考中举人后,爹和我时时盯着,生怕他分了心,一鼓作气考中进士,跟着翰林院的大人学习,过两年无论留在京师还是外放,都能为国为民做些实事。”
苏蕙仙闻言笑着附和道:“你说的是,旁人都不如夫君你看得明白清楚。”
庄绍光的脸色闪过自得之色,道:“瞧着吧,耀弟与绍弟也必将金榜题名。”
苏蕙仙点头道:“耀弟和绍弟都是努力刻苦的好孩子。若旁的人来南京了,必定要去秦淮河畔见识一番,但耀弟即使知道了秦淮河畔的热闹也没去,出去玩就到寺庙古刹名山。”
庄绍光道:“我家没有那样的人。”
苏蕙仙目光灼灼地盯着庄绍光,支着头好奇道:“夫君,你去过秦淮河畔吗?”
庄绍光道:“同僚有去的,但我觉得没意思,从未去过。”
“吴侬软语,温香软玉,红袖添香,丝竹琴瑟,难道夫君不喜欢吗?”苏蕙仙追问道。
庄绍光闻言顿了一下,说起了一桩陈年旧事:“咱家早些年家里穷,其实不独咱家穷,整个镇上都穷。我大概五六岁时,遇见镇上一赌徒将女儿抵账卖给青楼。”
“那个姐姐大概十六七岁,扒着门框哭得震天动地,指甲嵌木框,鲜血淋漓,最后被青楼的人打晕拖走。”
苏蕙仙闻言,仰着头细听。
庄绍光嘴角勉强扯起苦笑,道:“别看那些可怜的女子笑得开心,其实背后都浸着血泪呢。她们倒的酒,太苦了。”
苏蕙仙叹了一声,心情郁郁,道:“是啊,太苦了。”
“这世道就是这样啊。”
庄绍光拍拍额头,心情沉郁,道:“朝廷禁止官员狎妓,但现在世风日下,礼乐崩坏,积弊丛生,还有谁会管这些微末小事?”
苏蕙仙安慰道:“尽人事听天命,无愧于心便可。”
庄绍光“嗯”了一声,想了想道:“那什么陈公子,只是狂了些,但没听闻有什么劣迹,柳姑娘的眼光也算可以吧,只怕陈家高门大户挑剔得很,不好进。”
苏蕙仙道:“她已经有了准备,一直想着要个家,不管成功与否总要试一试。”
庄绍光点了点头,道:“未必没有可能。”
苏蕙仙道:“唉,柳妹妹这样的品貌,哪怕生在一般人家,也好过现在。名气大,是助力,也是累赘啊。”
庄绍光道:“各人有各人的缘法,难保她将来有一番造化,你也不要过于担忧。”
夫妻夜话,两人说到深夜才睡下。
第40章 读书
◎天下之文章,无有出《水浒》右者◎
庄绍耀本来对去马先生家学习有些抗拒,他又不是大哥二哥,怎么会迫不及待地去学习?刚到人烟阜盛之地,他还没玩够呢。
但是到了马先生家,庄绍耀先是惊愕,随后直接乐疯了。
马先生不讲四书五经,第一见面就给他开了书单,就教书单上的书,旁的都不讲。
那书单上的书不是科举艺文,也不是名家注释,而是绝对超乎庄绍耀意料的书。
书单上的书只有六本,依次是《庄子》、《左传》、《史记》、杜诗、《水浒传》和《西厢记》。1
前四种也就罢了,竟……竟然还有《水浒传》和《西厢记》。
“先生,我尚未功名,况且弟弟都已考中秀才,你确定要给我讲这个吗?”庄绍耀虽然心动,但还是忍痛提起他的好伙伴四书五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