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2 / 2)
苏蕙仙将家中庶务并一弟转交阿宝照料,决定轻车简从带着儿女和弟弟出发。
可是即便轻车简从,也收拾出两大车的行礼,苏蕙仙又雇了三辆车,自己、宁儿和养娘一辆,三弟、平儿和董三一辆,其他的仆从坐一辆。
一行十多人踏上了去南方的路。庄绍耀在马车坐了不一会儿,只觉得车窗视野受限不便观察环境,便将平儿交给董三照料,自己在外面骑马探路。
北方局势不稳,庄绍耀一路时时留心,想着若是与官家的人同行最好不过。
可是,他出发前在京师问了一圈,都没有要去南方的人。
谁知东方不亮西方亮,庄绍耀在出城几十里地,遇到一股押解犯人到琼州的官差,正好顺路。
庄绍耀与官差攀谈几句,得知押解的这一家老小是虐民受贿官员的官眷,男主人被杀,家产籍没,妻儿流放。
相伴不到半日,庄绍耀就良心难安。这罪臣家眷都是些老弱妇孺,嚎啕呻吟于道,令人肺腑酸涩。
庄绍耀咬咬牙对大嫂说出反悔的话,道:“大嫂,咱们先走吧,不与他们一道了。”这些老小虽然可怜,可那些被欺压的百姓更可怜。
苏蕙仙含笑看着庄绍耀,道:“你想明白就好。原先的主意是好的,只是……”
苏蕙仙不用掀开车帘就知道那群罪眷对自家的嫉妒。圣上虽然优柔寡断,但处理贪污虐民官员,一般是没杀错的。
升米恩,斗米仇。
再结伴走下去,即使庄家供应这罪眷老小吃喝,只怕两家也要结仇。
庄绍耀听完大嫂的分析,如释重负,但想起打稚子幼童,转眼又有忧愁漫上稚嫩的脸颊,良心颇受折磨。
苏蕙仙开解道:“你想想那些被搜刮的百姓,不知几人因他们家破人亡。三弟以后为官做宰,断不可学此等小人行径,害人害己。”
庄绍耀连忙道:“我记住了。我现在就和官差说,咱们先行一步。”苏蕙仙点头。
庄绍耀托词有事要忙要先行一步,与官差告辞,将一众嫉妒的人远远抛在马车后面。
马车车轮碾过地面发出吱扭吱扭的声音,路面上荡起一阵阵扬尘,路旁的树木落下一团团树荫。
燥热的夏风吹在脸上,没吹干汗水,反而更让众人大汗淋漓。庄绍耀多在外面骑马,皮肤肉眼可见地变黑了,从一名青葱美少年变成了黑皮壮小伙。
前年直隶地区遭遇匪祸,京师震动,后来危机解除。为避免出现类似的情况,朝廷加强了京郊的守备。
所以一路而来,道路清宁。但是出了京郊,庄绍耀、苏蕙仙和董三等人不约而同地加强了戒备。
一行人晓行夜宿,顺着官道一路往南,只是越往南所见屋舍越荒凉,断壁颓垣。老人佝偻依杖而立,小儿无片布遮身,临近饭点却少见炊烟,让人忍不住凄恻惨然。
道路两岸的秋稼却郁郁青青,长势茂密,一片丰收之景。庄绍耀不时看到眼神麻木的农人在田间地头提水除草。
庄绍耀突然感慨道:“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董三道:“京郊附近的田都被高门大户圈走,普通老百姓手里几乎都没田,生活这儿的老百姓还不如在咱们老家呢。”
庄绍耀道:“朝廷加派饷银,只怕咱们家里也不好过。”
北边的边患,西边的匪患,再加上登莱的叛乱,朝廷国库空虚,又屡战不利,加派到百姓身上的饷银越来越重。
国朝立国二百多年,到了今日,积弊丛生,百姓赖以生存的土地要么是在大户手中,要么诡寄在有功名的人名下,留在百姓手中的田地少之又少,因而朝廷也收不上多少田赋。
庄绍耀入京师后,先跟着大哥,后跟着二哥,讨论政事,对于朝中财政困难也多少理解,但是内心矛盾。
他们庄家现在是两位进士,眼瞧着要凤凰腾达。父母来信说,家中又添置了几十亩地。
又有几家过来投献,都是亲戚邻居,若是不收,只怕他们付不起来年的租赋,少不得家破人亡。
庄家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保全乡人,但这无疑减少了国家的租税收入。
庄绍耀小小的脑袋想得都要裂开了,也没想出要如何处理这些问题。
其实,这些财政问题很容易解决,只要丈量土地,士绅一体纳粮,国家的收入立马就能大为增加。
然而,国朝从上到下,在庄绍耀看来,都没有这样魄力的君臣,能够力挽狂澜。
二百多年了啊……
庄绍耀抬头看向前方,晚霞烧红了半边天,夕阳西下。
一行经过一处驿站,董三赶忙唤醒满脸愁容的庄绍耀,道:“三爷,谢天谢地,终于遇到一处驿站了,咱们今晚就在这里休息。”
/:.
庄绍耀回过神,道:“好,我去和大嫂他们说一下。”
苏蕙仙等人下车,脚步打飘,道路颠簸,骨头都要被颠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