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1 / 2)
董三上前给驿站的差役银钱,要了些热水汤饭。差役掂了掂手中的银钱,热情地应下。
路上扬尘大,庄绍耀骑马在外面,早就灰头土脸。他洗漱完,草草吃完饭,就下来询问差役前面的路况。
差役道:“小相公,从京师到这儿道路还算平静,再前走就要闹响马了。”
庄绍耀心中一紧,问:“朝廷难道不管吗?”
差役嗤笑一声,没接这话茬,但看在银子的面上多说了几句:“以后的路要早住迟行,最好不要赶夜路,捡大点的客栈和驿站落脚,千万不要贪图多行几里路,摸了黑,遇到响马,就万事难说喽……”
庄绍耀点头谢过,又问起前面有哪些镇子和驿站,得了答复,一一记在在心间。他回到屋里拿了舆图对照,走什么路宿什么客栈驿站,整理得井井有条。
苏蕙仙见状既欣慰又有些愧疚,夫君的几位弟弟都是难得的赤诚周全之人,愧疚的是本来三弟科途就落后一步,这一去就要荒废一两月。
庄绍耀知道后,笑对大嫂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绍弟想要有这样的机会还没有呢。再说了我还小,等大哥那个年纪中了进士,照样是青年才俊。”
苏蕙仙闻言笑起来,道:“我和你大哥都信你。”庄绍耀闻言,身上的疲惫一扫而空,眼睛也闪闪发亮。
不过自从听说前头有响马后,庄绍耀就提着胆子,战战兢兢,早住迟行,这样一来车队就慢了下来。
连董三这位家中老人都说三爷过于小心,明明还能再多行二三十里到镇上住宿,但三爷却停在驿站门口不走了。
庄绍耀振振有词道:“若是我一人,多早晚都行,但还有大嫂宁儿几人,宁愿晚一些,不要出什么岔子。”
苏蕙仙听说,领了弟弟的好意。这一路倒也安全无虞,苏蕙仙心中对这位三弟赞叹不已。
时间一天天过去,庄绍耀从一开始的惊弓之鸟,慢慢变得稳重起来,安排各种事情越发得心应手。
苏蕙仙惊讶之余又觉得理所当然,当年夫君也是这样能干的。
庄绍光初在京师的局面可比二弟难多了,举目无亲,囊中羞涩,靠着同乡同年才慢慢在京师站稳脚跟,又靠着兢兢业业做事风格赢得天子看重。
正午天气炎热,大家就在一株大槐树下纳凉休息,喝水的喝水,扇风的扇风的。
宁儿依偎在苏蕙仙身边,平儿来回走动活动手脚。
苏蕙仙手里打着团扇,眼睛眺望家乡的方向,只见一望无际的田野消失在天际的树木葱茏中。过了这个县,离老家是越来越远了。
她对庄绍耀道:“等我们在南边安定下来,就把爹娘接过去享福。我听说南边人烟阜盛,人文渊薮,钟灵毓秀,是个人杰地灵的好地方。”
庄绍耀闻言,神情恍惚了一下,他将有三年没有回家了。
“我听说南边和北边的气候不一样,梅雨季一下一个月,桌子都能生木耳,不知道爹娘习不习惯?”庄绍耀回过神来道。
苏蕙仙没有去过南边,都是南边的姐妹写信给她说一些南边的情况,比如文人鼎盛,鱼米之乡,绢布织锦……
这些美好的意象叠加,勾勒出杏花春雨的江南。
“嗯……咱们安定下来,先接爹娘过来,若是爹娘住不习惯再做打算。”苏蕙仙想了想道。
陕西闹匪祸,朝廷扑灭最好,万一扑灭不了蔓延到河南,就不妙了,还是早早把人接来为妙。
庄绍耀也赞成两位兄长的打算,颔首道:“这样也行,到时连舅舅一家,再加上曹员外家一起都过来。大嫂,苏山长要来江南吗?”
舅舅家与庄家一体,曹员外只有阿宝一个女儿,庄家不得不管。
苏蕙仙摇头笑道:“我几位兄弟都在呢,我若接他们,他们未必来。”众人说了一会子话,再次起身前行。
走着走着,众人突然听到路旁的破庙里传来女子尖锐恐惧的呼救声。
庄绍耀一愣,对董三道:“留几个人在这里,其他人和我一起去看看。”
董三欲言又止,生怕这是调虎离山之计,一路上没遇到响马,别应在这个地方了。
破庙里女子的呼救声越来越低,夹杂着叫骂哭嚎,庄绍耀道:“把马车聚拢在一块儿,那破庙地方小装不了多少人,这路上空旷,来人一眼就能看到。”
董三只好依言照做,带了三五人护着庄绍耀快步来到破庙。
摇摇坠坠的门咣当一声被董三踹到地上,明晃晃的阳光照进昏暗破败的庙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