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2 / 2)

新年走完亲戚,庄绍耀与沈绍祖再不舍,也要离开家中,前往东山书院。

一路上,庄绍耀都在念念叨叨,沈绍祖时不时附和几句。

庄绍宗与妻子阿宝一同前往,他们是要去探望杨冰云。

庄绍宗听着两位弟弟的念叨,忍无可忍道:“够了,我上学的时候,初六就开学。你们赶上了好日子,十六开学,你们就偷着乐吧。”

庄绍耀和沈绍祖都瞪大了眼睛,道:“初六开学?这么早!”

庄绍宗点头,然后对庄绍耀和沈绍祖指指点点,一副过来人不屑的口气,道:“你们这些年轻人,身在福中不知福。”

庄绍耀回以撇嘴,沈绍祖扯出一个*皮笑肉不笑的笑容,直让庄绍宗的神气无处施展。

庄绍宗气呼呼将人送去书院,欢快地摆手,然后携妻子拜访山长和诸位夫子。

他们竟然在书院看到了袁翰林,听说杨冰云也在书院居住。

庄绍宗又惊又喜,问道:“翰林要在书院暂住一段时间?”

苏山长抚须大笑,袁翰林也跟着笑。张夫子在一旁解释道:“袁翰林是山长邀请过来来书院过的年。”

苏山长补充道:“袁兄要在书院暂住一段时间,待天暖和再离开。”

“翰林能来书院,实乃我们书院之幸。”庄绍宗大赞。

东山书院这些年以擅长应试闻名,但在学问上成就寥寥。袁翰林的到来不仅能为举子们指导学业,还能为学生们带来不一样的思潮。

这书院是越办越好了,庄绍宗内心由衷地赞道。

袁翰林看着小年轻一脸激动的样子,心中对他的崇拜和好学十分受用,微笑对他道:“你过两年就要去应试,时间紧,这段时间不妨在书院住下学习。”

庄绍宗拱手道谢:“大儒在此,学生求之不得。”

阿宝在仆妇的带领下见了杨冰云,小别重逢,更是亲密。

她差点抱着杨冰云跳起来,急问道:“你在书院过年还习惯吗?”

杨冰云拉着她的手,笑着坐下,为阿宝斟茶,道:“我在这里有什么不习惯的?我就是在这里长大的。”

阿宝听完也为自己的废话感到好笑。

杨冰云又继续道:“不过,书院只有我和老爷两人,言行更加随意自由,我很喜欢。”

在袁家重重的宅院中,杨冰云被困在一方小院。老爷召她了,她才能过去。

夫人的时间都花在几个儿孙身上,对于她们这些姨娘视若无睹,免了她们请安打帘侍奉的事情。杨冰云几人更难出去了。

但自从两人出游后,虽然不如在袁家安逸,但胜在自由无拘无束。不仅她,连老爷也舒展了几分,精气神比在家中还好。

阿宝闻言,道:“你家老爷出来游山玩水,他的夫人为什么不出来啊?”

杨冰云理所当然道:“当然是因为出来是受苦的啊。游山玩水说着好听,外面再好,也难比家中的舒适。”

阿宝略带不满道:“既然她们都说苦,为什么叫你来呢?”

说完,阿宝才意识到说错话了。袁翰林的妻妾要么有地位,要么有资历,所以这样伺候老爷的“高枝”就轮到了年轻的杨冰云。

与阿宝说开自己的处境后,且又在外面,杨冰云十分坦然,有什么说什么。

“有你想的原因,也有其他的原因。”杨冰云将自己琢磨出来的想法迫不及待地和阿宝分享起来。

“妻子和妾室都是女人,但世人对她们的认知就是不一样,充满了矛盾。”杨冰云起了个头,阿宝倾耳聆听。

“妻子是端庄坚韧操持全家的事务,妾室是柔弱不能自理。然而,一当男子流放边疆,妻子顿时变成了迎风而倒的女人,妾室则成了能吃苦耐劳的人。因而陪伴男子前去流放地方的多是妾室。”杨冰云道。

“真的吗?好矛盾啊!”阿宝疑惑道:“俗话说三岁看老,妾室和妻子的品性都已经大定,怎么还会来个大反差呢?”

杨冰云摊手笑道:“大约世人潜意识以为妾室擅长吃苦,因而能承受流放的凄苦。我能跟随老爷外出,大约也有这样的原因啊。”

阿宝顺口接了一句道:“能吃苦就有吃不完的苦。”

杨冰云不置可否,但她对能出来这事十分满意:“我是心甘情愿出来伺候老爷的。”

阿宝叹了一口气道:“这总算是一件好事呢。”

杨冰云神神秘秘道:“我这些天一直琢磨事情,琢磨出一些头绪来。”

阿宝听了笑她:“你的脑子里总是充满了奇思妙想。说吧,你还有多少惊喜,是姐姐我不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