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1 / 2)

听到恍若纨绔调戏女子的话语,杨冰云笑着推了一下她,道:“正经些,你要不要听听。”

阿宝连忙坐正,道:“听听听,听着呢,你快些说,我也很好奇呢。”

杨冰云道:“之前我暗恨我为什么不是男儿?如果我是男儿,我就能读书入仕,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然而三年大比,每科进士仅有一二百人考中,竞争惨烈,但考中之后前途无量,荣华富贵在手,因而吸引着天下人蜂拥而至。”

阿宝点头道:“是啊,我夫君也正在为应考而作准备呢,还有我婆家的两位弟弟。”

杨冰云道:“我琢磨了一下,发现女人也是如此。就拿袁家来说,不说太太小姐,就说那些姨娘们,各个穿金戴银,呼奴唤婢,生活比原先不知好上多少。”

“因而府上的丫鬟削尖了脑袋,要做府上老爷少爷的通房姑娘。夫人和善,要放籍出去往外聘人家,她们各个哭天抢地,恨不得在府里呆一辈子。”

阿宝点头,大户人家中这样的情况很常见。纵使规矩再严,总有异想天开者存有侥幸心理,而且大部分男子对这种事情多半是认了。

若能被主家收用,便是一步登天,从前是奴儿的人也挣得几个丫头使唤。

“你说那些考状元的举子和丫鬟们像不像?”杨冰云神秘兮兮道:“一根胡萝卜吊着,驱使他们不断向前。”

阿宝的眼睛圆睁,冰云举的例子确实很像呢,正要点头赞同,庄绍宗的面庞突然闯入脑海中,紧接着还有啰嗦的大伯子。

她连忙摇头,似乎要将这个诡异的念头摇散了。

“朝廷科举是为国取才,举子们是抱着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去考试,而非荣华富贵。”阿宝义正言辞道。

杨冰云想了想,点头道:“确实是我考虑不周,将那些忧国忧民的士子给忘了。”

阿宝得意道:“这事上还是忧国忧民的学子多呢。”阿宝接触的几个读书人,言谈之中大多是发达之后,要兼济天下的。

杨冰云但笑不语,半响才道:“你若是有时间不妨到外面走走。”

汝县民风淳朴,地痞无赖帮闲劣绅比其他地方要少许多。

阿宝双手支在桌案上,托腮道:“我倒是想出去,只是没办法出去。”

未出嫁时从父,出嫁了从夫。若外出的理由不涉及这两人,外出是一件艰难的事情。

“我听说外面很乱,有土匪看见人乱杀,瞧见漂亮娘子就掳走做压寨夫人。”阿宝心有余悸道。

杨冰云闻言想了想,道:“陕西那边比较乱,但是江南尚可。”

“陕西啊,我夫君的大哥就在陕西做学政呢。”阿宝道了一声。

杨冰云道:“老爷曾与我说过庄大相公的事情,他好像是得罪了人,被人弄出了京城。”

阿宝一惊道:“什么?得罪人,得罪谁了?大伯子会不会有生命危险。大伯子向来报喜不报忧,我是第一次听到这事。”

杨冰云说阿宝是大惊小怪:“如今的官场,独善其身很难,入仕就踏上了得罪人的道路。拜朝廷高官为老师,是得罪另一方,但若独善其身则是双方都得罪,只怕立足之地都没有。”

阿宝又“啊”了一声,官场如此险恶,她突然后悔支持夫君科举。

杨冰云又笑她道:“你若是没地位,连条路过的狗过来都能踩上你一脚。”

“进也不是,退也不是,那要怎么办呢?”阿宝郁闷道。

“或许只能往前吧。”杨冰云不确定道。

两人话还未说完,苏夫人就派人叫杨冰云和阿宝一起过去用饭。

路上,阿宝状若埋怨冰云道:“你老是说说说,说得我的头都大了,也不知道你的脑子是怎么想的。”

“你常说卓吾先生是狂士,那你就是个……狂……狂女。”阿宝接着道。

杨冰云笑抿着嘴晃了晃头,显然对阿宝的评价十分受用。

庄绍宗和阿宝夫妇就留在了城里,庄绍宗每日去书院听袁翰林讲课,而阿宝则经常找杨冰云说话。

阿宝前些日子跟着苏蕙仙断断续续学了做诗,杨冰云知道后,又让阿宝重新拾起。

“我都嫁人还要学习吗?”阿宝被杨冰云按在桌子上,看着笔墨纸砚,生无可恋道。

杨冰云道:“很多像我一样的女子都是在成亲后得到了学习的机会呢。”

在娘家时,爹娘让女孩专注针线女工,即便是读书,也不过是《女则》《女训》《闺范》《孝经》而已。

嫁了人,夫君读书之余,教导妻妾读书,作内帷之趣,亦或是为了子女能养于知书达理的妻子手下。

总之,一些女子得到了学习的机会,天资聪颖者的学识甚至不输于师父。

阿宝听完杨冰云的解释,有些不乐,道:“太复杂了,我想学就学,管他人筋疼。”

杨冰云笑道:“你说的有道理,学得好的人必定对所学抱有强烈的兴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