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2 / 2)
他谋划数年,从来成竹在胸、气定神闲,今日却很是担忧,心道:我与流光自小惺惺相惜,谋划十年。
汴梁这件大事瞒着他做成了,他必定大怒,我得做小伏低一番,好好劝劝他才行。
吴王那里整日歌舞升平,熙宁帝这边却是焦头烂额。
紫宸殿上,他注视着下方的几个心腹臣子,面色阴沉地道:
我国朝泱泱数百万儿郎,每年军费辎重无数,如何一战即溃?钱都拿去养酒囊饭袋了吗?
便有人与他分析局势。
辽军西路军有意避开了大名府、隆德府等西边重镇,而是轻松攻破黄河防线,沿着东边的齐州、兖州一线前来。
东路军从海上来,更是从未有过之事。沿岸守将都慌了神,备战不及,纷纷落荒而逃。
熙宁帝气得大怒,暂时无暇管东路军的事。
西路军直扑东京汴梁,那可是太.祖皇帝的龙兴之地,若落入敌手,他有何面目面对列祖列宗?
便冷声道:大名府离齐州一箭之地,朱从达人呢?就放他们过去了?
太子站在御前一侧,心里嘀咕:父皇密令朱将军备战,钱、粮、兵给了无数,却又派个姓童的内监去做监军。
此人口蜜腹剑,博得父皇信任,却首鼠两端、步步为营,和几方势力都有染。
听说他一个内监,家里却有好几个辽国小妾,此等贼人,如何能忠心为国?朱将军定然处处掣肘。
果然,有忠义之士耿直道:朱将军出兵救援,粮草调令却在童监军手里,供应不及,朱将军无奈退兵。
熙宁帝方寸大乱,心中暗道要把这姓童的千刀万剐了,又狠狠道:谢临川呢,他在晋州,也不远,怎么不救?
枢密院北面房知事秦炎,原是吴王的岳丈,又与谢临川有仇。
熙宁帝继位后,他曲意媚上,又重金贿赂了熙宁帝身边的无数内监,花了十二万分的力气,算是把自己洗白了。
这时候,他幽幽地说了句:微臣前日听说,谢世子的未婚妻
陆斐一听,暗道不好。
辽宋开战以来,这秦炎一直就在搅浑水,他这是要借梁婵与江清澜的冲突,去攀扯谢临川。
他就上前一步,打断秦炎的话,沉声道:西夏元昊三万匪兵伏击,谢世子回援汴梁不及,此时两军正在郑州鏖战。
联夏攻辽是熙宁帝亲定的策略,辽国宣战时西夏还只是退缩不应,此时就做了辽国的帮手,转而攻宋了。
这件事,狠狠落了熙宁帝的面子,众人皆唯唯诺诺,不敢直说。但此时,陆斐已顾不得其他了。
果然,熙宁帝一听,立刻噤声,脸色煞白,半天也缓不过神来。
秦炎眯起眼睛,打量了陆斐一眼,心道:
这小子,还来戗他的话!
他们同是吴王的人,自己早存了交好之心,想把次女嫁给他。哪里知道姓陆的不识抬举,拒了婚不说,这下还帮着谢临川说话。
不就是还念着那江渊的女儿,怕把她攀扯进去了?真是个扶不起来的阿斗!
熙宁帝却无心那些,满脑子是汴梁一事,把喉中腥甜硬吞下去,他才深吸一口气,痛心疾首地道:
这么说,汴梁,我大宋的龙兴之地是要陷落了?
几人一听,纷纷跪下,噤若寒蝉。
不一会儿,报有内监呼喊着从殿外奔来,扑通跪下,抖如筛糠,陛下,汴梁陷落了。
众人一听,俱是惊慌,以头抢地,连呼吸都屏住了。殿上是如死一般的寂静。
龙椅上,熙宁帝呆滞片刻,一道血渍顺着嘴角流下来。
第70章 双麻火烧
东京汴梁。
夕阳如血,浸渍在残垣断墙上,愈发给这座遭受劫掠的古城添了凄惨之色
。厚重的朱漆城门半开着,已是残败不堪。道上车辙混着血泥,一路延伸出城外。
道路中央,一只染血的虎头鞋被踏在泥泞里。
桐油味儿混合血腥之气,在空气里流转。
谢临川手握缰绳,稳稳立在马上,面上看不出来神情。
三月春风送暖,他的心底却一片悲凉。
他从晋州回援汴梁,却为西夏军所阻。
等他击败元昊、匆匆赶到时,在汴梁城外追上了南下的耶律隽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