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2 / 2)
江清澜看去,那妇人也不知怎的,软倒在了箩筐边。襁褓里的孩子正瞪着乌溜溜的眼睛,四下乱看,可爱得很。
江清澜一时不知所措。
王蕙娘有经验,忙道:这是喂了奶饿得人发虚。咱们包袱里带了饼,快拿来给她吃点儿。
江清澜就去包袱里翻,翻到甜豆浆、油条蛋饼,是村正媳妇儿给她们准备的中午点心,便拿去给那妇人。
妇人喝了点儿豆浆,缓过劲儿来,看着襁褓里的奶娃娃骂了一句:这孽种小油嘴儿,自己倒是吃饱了。
虽是骂,眼神中分明带着爱意。
王蕙娘又让她吃些油条蛋饼,才慢慢问:你家那口子对你可好?
妇人知道她想岔了,忙道:王阿姐勿怪,他对我很好的。早上我吃了两个糖水荷包蛋才出来的,他自己倒只吃了一碗稀粥,还要下苦力、挑担子。
王蕙娘便唏嘘一声。
想起了心事,她又道:那便不怪他了。也是,今年夏天天旱,秋天又多雨,收成定不怎么好。
三人闲聊几句。
王家妇人吃了蛋饼,有了力气,又挣扎起来,要去拔萝卜。
江清澜不忍心,便道:萝卜拔得差不多了。等你男人回来,你们先带着孩子回去休息。
下午我们去收白菜。
听村正说,那白菜地的主人是个老丈,恐怕下不了力。你回去给你男人说,让他来帮忙,我给他五十文钱。
王家妇人一听,欢天喜地的,又问,她能不能也来帮忙。
王蕙娘笑骂:笨婆娘,懒也不会偷!我妹子是让你回去睡一觉,把腊肉洗洗、煮煮,晚上,与你男人好好吃一顿!
王家妇人把眼前的一缕头发往耳后捋了捋,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
待到下午,收了两箩筐白菜,与王二结清了钱,时候也不早了。江清澜她们便回村正家吃晚饭。
村正的儿子、媳妇都从地里回来了,人便多了起来,分了郎君一桌、女娘一桌。
江清澜她们这桌,便只有她与王蕙娘、村正媳妇儿与孙女儿四人。
说话间,村正媳妇儿从厨房里出来了,手里端着个黑色的小鼎罐。
她常年在地里劳作,晒得一张脸黑黑的,笑起来显得特别朴实:天怪冷的,咱们晚上就吃酥锅。
酥锅是什么?江清澜不解。
细细看去,鼎罐里,油汪汪的一锅,有点儿像她卤肉卤菜的卤水,整体呈浅褐色。
许是煮了许久,腊猪蹄儿、五花肉块儿已炖得烂烂的。白嫩的藕片、萝卜变了色。海带块儿软塌塌的。
看得出来,原本应当是放了很多白菜。只此刻,都变成薄薄、小小的一片了。
江清澜心道:看起来,有点儿像东北大乱炖。
王蕙娘便与她解释:现在看起来黑乎乎的一锅,刚煮的时候才好玩儿。
原来,这酥锅的确如乱炖一般,一层白菜一层藕,一层海带一层肉,层层地铺上去。
好玩儿的地方在于:待食材铺得够多时,需撇下新鲜的大白菜叶,将之挨着鼎罐竖着放一圈,形成一圈白菜围墙。
再在围墙里继续放豆皮、粉条等物。
最后再盖上锅盖,任由白菜叶把锅盖顶得高高的。
小火慢炖几个小时,白菜叶子被炖软,慢慢就塌了下去。锅盖也逐渐变矮,最后终于盖到了鼎罐上。
江清澜听了,只觉好奇。
既然用这么有趣的办法炖了白菜,那味道,肯定跟东北大乱炖的咸香风格不同。
尝了几筷子,果然是酸甜口的。
大量的白菜、萝卜使得清甜味儿十分突出应该加了白糖。此外,因为是腊肉与腊猪蹄儿,腊咸味也足。
江清澜、王蕙娘两个吃得饱饱的,趁着天还没全黑,准备赶紧回蕙娘老屋。出门时,正遇见薛齐从马车上下来。
这人不愧是商人,随时都带着一张笑脸,与她二人行叉手礼:江娘子、王娘子,菜收得顺利吗?
王蕙娘笑道:很顺利,估计明天下午我们就能回城了。
薛齐眼睛一亮:那敢情好!我也明下午启程,咱们不如结伴而行?互相也有个照应。
江清澜想起谢临川还在附近,有点儿犹豫,斟酌道:药材不比萝卜、白菜,薛郎君这么快就收齐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