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2 / 2)
到此时,众人才对江清澜刮目相看。
有啧啧称奇的,有问她缘由的,更多的人关心着落水的女娘。
娘子,你家在哪里,快快说来,咱们好送你回家呀。
那女娘只摇着头,泪流满面,不肯吐露一个字。对几位救命恩人,她也只是看了几眼,谢谢也没有说一句。
众人看她这模样,便知她非是意外,而是投水自尽,都摇了摇头。
周围人窃窃私语,说得嗡嗡的。江清澜只觉被吵得头疼。
她先掏出二两银子,打发了那少年,又接过王蕙娘从车上拿来的薄棉被,把湿透的女娘包裹得密不透风。
团团一直歪着头看,这时候,终于想起了,惊叫一声:啊,你不是那位买青梅的娘子?
方才,事出紧急,江清澜虽觉她面熟,却认不出来是何人。此刻,听团团说,也想起来。
之前,她们寄居在建隆寺的时候,抱着簸箕去卖冰糖水果串。
第一次做生意没经验,做了太多青梅,溜酸,卖不出去。最后,却让一位怀孕的妇人买走了。
她还记得,这人好像住在甜水巷。
后来,她还去送过一次货。
纵然走的是后门,瞧着,那家也是高门大户,门前挂着两个红灯笼,气派得很。
只不知,这位娘子如何沦落到了这地步。
说起来,她作为第一批客人,也同王蕙娘一般,是江清澜的贵人
噼啪两声,惊雷在头顶炸开。
众人纷纷抬头,见乌云蔽日,黑云压城。原是晴了许多日,要下暴雨了。
左右人也救活了,看热闹的人便吵吵嚷嚷,一哄而散。
江清澜犹豫片刻,与王蕙娘对视一眼。
二人心有灵犀,合力把人拉起来:走,先上车。
上了马车,循循善诱之后,她们才知,那女娘姓张,名唤月娘。江清澜便道:我记得,你家在甜水巷?
张月娘本怔怔的,听见这三个字,却猛然警醒一般:不不不,妾不去。不去甜水巷。
她眼中露出恐惧,又强调一遍:死也不去。
江清澜诧异,王蕙娘一见却明了。
这人长得清秀,怀孕时呼奴喝婢,这会儿,却连家也不敢回。这说明,她一定是甜水巷哪家人的妾室。
孩子落地,大妇嫉妒她,趁着男主人不在家,把人折磨一通后赶出来了。
她一时想不开,才投了水。
那王蕙娘斟酌道,你娘家在哪儿,我们送你回去?
张月娘摇摇头:太远了,我回不去了。眼中尽是凄然。
二人听罢,也无话可说,只得暂时将人带回江米巷。
王蕙娘取了一套自己的衣服,让张月娘换了。她的院子尚有空屋,便将人安置在此地。
张月娘梳洗打扮后,一张脸更显得柔美秀丽。只人仍是蔫蔫儿的,很少说话。
时近申末,门外大雨瓢泼。
雨水顺着屋檐滴落,串珠般不绝,敲打得街阴叮叮哐哐地响。
江清澜看着连天雨幕,暂绝了回杏花饭馆开张的心,举着伞,回了自家院子。
在厨房里忙活一阵,不多时,她又举着伞,提着个竹篮子,去隔壁院子。
见张月娘还盯着窗外大雨,怔怔然,她便道:你肯定饿了,来尝尝这汆肉米线。
张月娘听罢,杏眼瞪圆了,很是惊讶。
只见桌上放着个黄褐色的小砂锅。盖子一揭,热腾腾的白气滚滚冒出。
锅里,装得五颜六色的。
汤底上,浮满金黄色的油圈儿,像是散落的金箔此乃肥美的老母鸡所炖就。
雪白的米线细长如银丝,在滚汤中舒展开来。露出汤面的,已裹了一层晶莹的油光。
绿豆芽是断生就捞的,韭菜段儿却纯由鸡汤烫熟,瞧着脆生生的,青碧可人。
猪肉片切得薄如蝉翼,被烫得微粉,灯盏窝儿一般蜷曲着。
一勺鲜红的茱萸酱聚在锅壁边,并未被搅散。
空气里,还有辛辣而芳香的气味儿,应该是放了胡椒粉的缘故。
江清澜笑道:我听你有西南口音,应当爱吃这个吧?
原来,方才在马车上,她便听了出来。又听张月娘说,娘家太远,就断定,她可能是西南人氏。
这汆肉米线,是云南文山的特色。此时,云南属于大理国,但西南人士普遍爱嗦米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