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1 / 2)

辛昕因玛丽的升职开心之余,也因杨锐的升职感到绝望。

本次变动共升了三个人,杨锐升了公司副总,法律部原副总姜宁升了法律部老总,玛丽升了风险部副总。茜茜调入合规部,职级不变,职位定了普通的经理。

辛昕扼腕叹息,早知道陈丽莎提了这么多人,就该推一把张乔。

此前林晓走了,个人客户部一直都缺副经理。因为个人客户部还代管全辖营业部,张乔不仅要与其他同职级的竞争,还得和其他营业部门负责人竞争,压力非常之大。

如果当时能推一把,乘上这股东风,对张乔是个好事。辛昕不免因自己错失了机会,没将自己的人推上去感到遗憾。

但所谓君心难测,时至今日,辛昕还是非常不明白领导的用人导向,

法律部的姜宁几乎干了一个部门的活,此前被杨锐压得死死的,现在有出头之日,他提拔的实至名归,倒也不难理解。

但这杨锐,辛昕真的不明白,他是何德何能成为公司副总的。

很快,这种心里的看不上,就转换为实际上的折磨,杨锐成了她的顶头上司。

杨锐新官上任三把火,第一把火就烧到辛昕。

他要带着辛昕去所有涉及到的监管部门拜访,这本来无可厚非,所有领导上任都免不了这一遭。

但杨锐却对辛昕提出了一个匪夷所思又毫无必要的要求。

他亲手制作了一份非常详细但毫无必要的表格,要求辛昕将本部门近五年的工作及数据全部汇总成册,他要详细浏览,以便前往监管部门汇报时能给各位领导留下深刻印象。

辛昕自然没办法直接拒绝,婉言相劝:“杨总,咱们往年的年度报告每年都给监管报送过的。其实今年的数据就足够了,主要是去介绍一下您,那几个主要打交道的部门我们也都熟悉……”

话还没说完,杨锐眼睛一瞪,“辛昕,我看你最近是有点飘了。我怎么安排,你就怎么做!下周一,我要见结果。”

辛昕硬是让噎得一句话没说出来,当天便召集部门主要人员,给杨锐汇总这些无人关心且完全落伍的数据。

饶是张乔这种一板一眼,让做什么就做什么的下属,也忍不住抱怨:“五年前的数据,现在要这有什么用?去监管认个人的功夫,需要这么大动干戈?”

辛昕苦笑,她的日子不好过,基层的日子更难过。

杨锐这个人,不追求实际的效果,却追求实际的服从。

此前赵锡还在海宁时,辛昕虽没什么职位,但杨锐待辛昕,左一个妹妹,又一个辛经理。前些日子未成为副总之前,杨锐还客客气气叫辛昕一声辛总。

如今职位提升,屁股还没坐热,官架子已经摆了出来。

“杨总这么多年估计压抑坏了,这三把火得烧一阵子呢。”玫瑰娉娉婷婷走进来,给张乔和辛昕一个人一杯咖啡。

玫瑰和张乔差不多大,是位职场上的“差不多”小姐,多年来一直在个人客户部。

所谓“差不多”小姐,也是一种常见的职场生存之道。秉持的理念就是,分内之事全部做好,分外之事一个不做。

林晓刚走的时候,辛昕有意想培养玫瑰,希望她努力一把,能任职个人客户部副总,玫瑰不推脱,只解释说:“辛总,您看,我也不是不支持您工作。但我家里实在走不开,我老公长期在建筑上,我家小孩都是我一个人的事。”既然话已说明,辛昕无可奈何,只能去挖张乔。

不过好在,玫瑰这人工作虽不会主动,但自己的事倒也能应付个“差不多”。外加性情柔和随意,辛昕挺喜欢她,甚至默认了在需要加班的时候,让玫瑰将小孩带来单位。

玫瑰的女儿叫汤圆,白白净净非常乖巧,此刻在办公室里画画。

辛昕想了想,提醒玫瑰:“最近能让你婆婆帮帮忙,就别带汤圆来了。我怕杨锐上台要找人开刀整顿纪律,咱们别被抓到了。”

玫瑰撇撇嘴,愤愤不平道:“真是小人得志。”

辛昕莞尔,她自然不能大模大样去骂杨锐,但心里也忍不住附和一句“英雄所见略同”。

果然如辛昕所料,杨锐这样的领导,因没有大的能力搞项目,一上台必定要通过抓纪律提升存在感。

杨锐要求办公室制定了一套非常严苛的考勤制度,不仅仅明令禁止了接送孩子等个人事宜,还对客户经理拜访客户的时间敲定了详细的规则。与此配套的,还有类似于办公桌不得放置三份以上文件、垃圾桶内垃圾不得超过三分之一、工间操必须集体出操等详细规定。

一时之间,全公司上下骂声载道。

然而杨锐却并不认为这一切源于他的管理措施不合理,而是将此类举措都看作是员工与自己的博弈。坚信若不能在此类小事树威信,从此便无法使众人服从自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