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1 / 2)

周予夏眉头紧蹙,咬住牙齿,宁是忍着不发出一点声音。

这样的手段既是很好的借口也能保证周予夏身上不会出现任何外伤,就算日后她跑到老师领导面前去告状,白露也不害怕。

这样的事情几乎每隔两天就要上演一次。

怎么突然想起来了呢?

周予夏恍惚中,眼前的场景再次变换。

她站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中,周围空空如也,却不断传来人声。

“你看她的表情,好恶心,和谁欠她一样。”

“丧门星。”

“小三!”

……

许久不曾出现的言语突然清晰。

周予夏倏地睁眼起身,看了看身侧。

空无一人,没有白露,也没有人按住她双脚。

更没有那些污蔑的恶语。

原来是梦……

不,是记忆。

周予夏对着松软的被子发怔,努力回忆自己的现状。

昨天晚上她回家在沙发上倒头就睡着了,中途好像醒了一次,把衬衫衣角从西裤腰间抻出来,迷迷糊糊走进卧室,又迷迷糊糊地一头栽在床上,又睡过去了。

周予夏点开手机屏幕。

4点20分。

脚踝已经不疼了。

可是后背因为做梦,无意识的紧绷异常酸疼,完全没有一觉醒来的轻松感。

窗帘外天灰蒙蒙的。

周予夏又躺回床上发呆一直挨到闹钟响了,才起床洗漱。

真不知道她和闹钟,到底是谁叫醒谁。

周予夏端着咖啡杯走到阳台前,撩开窗帘。

外面天阴得极重,西北方向更是黑压压的一片,看样子要下大雨。

临走前她特意带了扇面更大的伞,还换了双湿掉也没关系的凉鞋,出了门。

精神科住院的患者不多,绝大部分重度患者都会选择隔壁的仁宁精神专科医院,所以精神科并不用像其他科室每次起码预留两个小时查房。

只是其他科室住院的大部分患者都会伴有精神障碍。

诸如脑炎,癌症,多发性硬化,甲状腺,冠心病以及肾衰竭等等,都会请精神科的医生去会诊,所以他们每天出入病房的次数也不少。

经过医生诊断,如果需要吃药治疗就开处方,如果不需要开药,再联系心理科负责咨询开导。

经历过两次“逃离病房”事件后,孙木苇被转入隔壁的仁宁医院。

综合医院不像专科医院那样,具备一整套专业细致的患者治疗体系以及完善的作息流程,若非紧急或者严重到不能自理,一般都会来江立医院精神科就诊。

此次孙木苇转院,是周予夏和孙母共同商量的结果。

转院之前她又和孙母解释了一遍,转院并不意味着孙木苇病情加重,而是精神专科医院的护理更加健全,还有专人负责的护士和心理康复师。

每天起床洗漱,锻炼身体,回归社会化活动等等,都是有利于患者的康复治疗,另外,病院也住着其他有相似病症的病友,他们会更有话题些。

话虽如此,可是周予夏没去过仁宁精神医院,还是有点不放心。

今天休班,她干脆直接去精神医院确认孙木苇的情况。

护士一路把她领到医院的活动广场上。

广场四周都被架起将近十米高的透明的网格铁丝,四个角落各摆了监控摄像头。

说实话,这布局和影视剧里的监狱毫无二致。

在保障病人安全与自由之间,确实难以拿捏尺度,所以医院专门在这片空地上增设几个篮球框,让那里看起来就像是一片篮球场地。

广场西北角还有三个乒乓球桌,只是看起来很久没人用过了。

东北角是一块绿油油的草地,靠近建筑的前面有几棵遮阳的大树,石椅石桌,几张油漆未干的长凳子。

每天上午,护士门都会带着病人在这里晒太阳活动身体。

现在正是他们集体做操的时间。

护士走到那群人前,和领班的人说了两句,然后朝队伍里喊了一声,又指了指周予夏在的方向。

孙木苇从做操队伍后方走出来,远远看见周予夏,走了过来。

“周医生。”

周予夏拾起一个浅笑,温声问道:“最近怎么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