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2 / 2)

可又有什么悄无声息地改变了呢?

叶晨并不知晓答案,她安静地坐上马车,放下车帘隔绝了外界风景,也隔开泾渭两端。

宣王回府时,想起今天晚宴是太子操办的,这平平无奇的中秋宴居然也能得到皇帝的夸赞,就觉得胸中怒火翻涌,忍不住又踹了几个下人撒气。

但一想,玄昳总归也得意不了多久了。念及此,他心情又好了些许,给了几分好脸色给上前来准备禀报事务的幕僚。

而幕僚却是畏畏缩缩地瞥着玄旸的面色,小心道,殿下,您找来的那批暨州的流民,有不少人得了时疫。

宣王拧着眉头,有多少人得了病?死了几个?

幕僚一边看宣王阴沉的脸色一边道,被传染了有一半现在已经死了几个。已经派了大夫去诊治了,把那些得了时疫的都单独关在一间屋子里的。

没死完就行。宣王无所谓地摆摆手,那些病死的记得把尸体烧干净,别又传染上了,要是人死干净了拿你们是问。

他虽这样说着,心里也还是着急,毕竟这批流民从暨州找到时就已经因为大旱颗粒无收饿得面黄肌瘦,加之又从暨州千里迢迢跋涉到墨临,一副半死不活的模样,谁知道还能活几天。

这些时日太子的手下可谓是严防死守,生怕有人混入京城之中,死压着暨州一事。他正愁没地方把暨州贪污赈灾银粮的事情闹大。

时疫一事无疑给了他机会。

把得病这些流民放出来。表情阴晴不定地思索了一阵后,宣王终于开口。

幕僚不解,嗯?殿下这些得了疫病的人再放出来,万一传染了更多人

不然本王为什么让你把他们放出来?宣王冷笑,让他们去把人给传染了,感染到京城里的人,闹大了自然就会有人来查疫病的源头,不就能把事情闹大了?等到闹成了时疫,我看玄昳还怎么压这件事。

幕僚大骇,急忙劝诫宣王,殿下,这疫病传染起来,就不是我们能控制的了。这万一在京中流行起时疫来,到时候可是大祸

谁让你们放着他们乱去传染了?随便让几个人染上疫病,再去京兆尹处报官,说怀疑有人得了时疫。等官府那边派人来查,自然就会知道是暨州的流民,再查也会查到玄昳那边。到时候再把那几个染病的流民杀了,说是病死了,死无对证,谁能查得到东西?

他如是说着,已经将如何脱罪想得一清二楚。

幕僚急得张嘴几次欲言又止,最后还是将话咽了回去。他本是想说,疫病传染起来,就不是他们能够控制的了。但看宣王成竹在胸的神色,他就知道如果自己执意要劝,那么自己大概率比那些得了时疫的人死得更快。

他最终还是选择了沉默。

【作者有话说】

回答一下前文的问题,北杓七子,就是开国七人组,是一条重要的暗线。

大概的介绍可以看第43章,其余的信息都比较琐碎地融入在剧情之中。每个人都是有各自的人设和故事线的,不过这当中多数重要角色的生平人设以及结局,都已经基本暗示提过了。

七人组六女一男,为什么要有男的呢,因为灵感原型也是六年前的事了,多有旧设,更重要的是前文已经提到过了,楚麟川最后是眼睛被生剜了,过于血腥,我实在不太忍心写成女角色。总之男角色可以忽视。

剩下六人的故事中,包含内销,多角恋,女同性恋,女同性恨,捅你刀子,虽然有官配什么都可以拉郎一下。【请放心角色本身没有感情方面的道德问题】

总之内容比较毒,不太符合主流,目前不打算写成完整一本书,但是会在正文完结后摘选一部分有意义的内容作为番外,以补充完整故事背景,因为她们真的是故事很重要的一条暗线。

以及,我真的很喜欢苏辞楹,也许会以她为原型专门写一本书吧。【画大饼】

81挑拨

◎这样一朵棠梨,能有什么坏心思呢?◎

时隔数月再回白玉楼,心境已经大不相同,大抵是物是人非,她已不再是先前楼中那个仰人鼻息,陪客卖笑的楚折棠。

陈妈妈的脸变得很快,想来是在自己离开后被凌*天赐狠狠训斥了一番,从前常对她颐气指使,现在满脸赔笑地将她迎到了雅间。折棠你稍等,公子听说你来了,现在已经在往白玉楼来的路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