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2 / 2)
我我会很听话,你要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
我不需要你做什么。
淮阳子是扎在我心里的一根刺。不过也亏了这根刺,我决定开始歇下脚步,留在青萱暂住,待他现身。如此一来,我便也有了一个寻常人家该有的安稳去处。
我在青萱租赁了一间宅院,宅院虽不大,但仅住进两个人,还是显得空旷了些。宅院原先的主人在院子左墙处种了几株杏花树,正值春日,花开正好,满树雪白华盖,微风一吹,白絮纷纷扬扬,我倒也喜爱。
犹记得很久以前,我住在先生府上时,先生院里也种了许多杏花树。他才智举世无双,刘彻也曾赞他是大汉第一明智之人。沏壶香茶,捻须坐于杏花树下,含笑与我弈棋,我往往十有九败,却输得心服口服。
他离去多年,我便从此失了唯一的对弈棋友,久而久之,只落得个一人下棋的习惯。
为了使这宅院看上去似个活人居住的地方,我特地添了一些寻常百姓家用得着的日常物事,将两间卧房,一间书房,一间闲置的屋子,另带厨房好好地打点了一番。
在整理新居期间,女孩一直寸步不离地跟着我,当她有不懂之处,便怯怯地向我问询;整理屋子时,她手脚倒也麻利。
将桌椅擦净,将陈设摆正,拂去积灰,陈旧的花瓶换水,插上一支新花,笔架墨砚搁上书桌,被褥铺好,两人这般忙前忙后地累了一整天,院落和屋子总算收拾得整齐妥帖了。
我不会下厨做饭,厨房对我而言不过是个摆设,不过我还是买了锅碗瓢盆等用具,不为别的,只为让它有些烟火味。
毕竟这样,才勉强能称得上一个家的样子,我看着,心里总归舒坦些。
厨房不生火,我每日照例去酒楼买回三餐,这般吃了几顿,她也能将酒楼常见的菜色认个七七八八。只是到了后头,一日清晨,我拎回来早点,她简单吃了几口,忽然问我:你为什么不自己做,而是要去买别个做好的?
我实诚道:我不会。
她展颜一笑,露出两湾笑涡:我原原来以为你什么都该会的,想不到也有不会的地方。
我沉默不语,她垂了垂眼:我也不会,很好奇这些东西是怎么做出来的,该是很很难的罢。我也想学着去做这些,自己自己做的,终归比别个做的要好。
我可以去学做很多事,弹琴,丹青,下棋,风水,摆阵,舞剑,等等。这些都是我兴致所在,也是消磨漫长时光的最佳选择,时间太多,闲来无事,可以去学许多东西。
唯独下厨,我不愿学。
我对厨下做菜无甚兴趣,以往走到哪里,便算哪里,去酒楼随意吃喝一顿,对我来说都不算什么,我对此没有要求,怎样都好。再者,做菜是个劳神的细致活,若是我有相依看重之人,为他洗手作羹汤,那倒也无妨,可我一直都是孤身一人,将就便好,不必来此一遭。
我思索一番,才问她:你当真想学?
她点了点头。
第196章 洛神番外(九)-----浮生半日闲
她就似刚刚涉世的婴孩,白纸一张,对身边许多事物都充满好奇,处处喜欢询问,很爱学习,不懂的地方,总也希望了解得透彻些。相处了一段时日,她之前说话的结巴与磕绊已经改了很多,终究能将一些长而复杂的句子说利索了。
看着她眼眸澄澈,柔和中又透出一股认真的模样,不得不承认,我很乐意教她。也许以往一人过的日子太寡淡,如今与她暂住在同一屋檐下,教授她这许多,心底竟少有地感觉到一丝轻松与愉悦。
我道:今日中午,不去酒楼买饭了,我们自己试着做。
她惊讶道:能么?
自然能的。书铺有菜谱陈列,稍后我出去买一本回来,再置办些食材,依照上头说的做,定差不离。
原以为下厨一事应不至于太难,我并未如何放在心上,谁知看着面前灶台摆设,各色食材,再随意扫了几眼从书铺里买回来了的珍食集,我才晓得个中艰难,不由皱了皱眉。
菜谱远比剑谱与风水阵法深奥,这是我的第一印象。
我搬条凳子坐下,打算仔细研读,她靠在我身边,探头看了看,才道:上面许多字,我都认不得的。
我一面低头翻着菜谱,一面道:你年纪也不算太小,以往没有人教你认字么?
你们这边的话,和我以前说的,差差不多,听得懂。但是认字,我就记不大清楚了。她说着,指着我手里的珍食集,道:不过有些简单的,却还记得,我以前好像用两种文字,另外一种和你们的不同,就全忘了。
我沉吟不语。
语言和文字,终归有不同之处。自嘴里说出来的话,总比纸上文字要来得浅显,容易理解,已经形成一种本能,极难忘记,但是文字,则不然。就似许多未曾上过书塾的人可以说日常乡言,与人沟通毫无障碍,但是纸面上那些正式的篆字楷体之类的,却是认不得的,更加不会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