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1 / 2)

沈知渺摊开那本奏章,指着荀远微方才用朱笔添上去的内容,问道:“关于杨绩的调动,因为他接二连三的过失,臣看见吏部和中书省给出的意见都是将他贬到地方上去,殿下怎么反倒让他留在了京城,还将他调任到了刑部做刑部侍郎?”

荀远微看着上面的内容,道:“杨绩这样的人,将他放到地方上去,才是真正的放虎归山,将他收在长安,放在眼皮子底下,才不容易出差错,更何况,刑部尚书陈牧,也是出身颍川,这些年不偏向于崔氏、郑氏任何一家,刑部另一个侍郎,可是姓郑,将杨绩放到刑部,倒可以让他们相互牵制掣肘,上面又有陈牧压着,也翻不了天。”

沈知渺这才点了点头,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

荀远微虽然和她说着关于杨绩的任免,但眼睛一直没有从自己亲手写上去的“戚照砚”几个字上挪开眼睛。

不知从何时起,她一看到这几个字,心中便像是燃起了一团难以熄灭的火。

沈知渺并没有留意到这些,将要合上奏章的时候,又问了句:“那殿下将戚郎中擢升为御史中丞,是因为御史台可以直陈殿下,不必受中书门下的牵制么?”

荀远微被她这么一问,心弦也跟着一颤。

她知道沈知渺说的直陈自己,只是简单地指代政事,但这么正经的话,一落到她耳中,便总觉得多了些什么。

“殿下?”

见她走神,沈知渺喊了声,“是臣猜错了么?”

荀远微含糊着应了声,“这只是其一,御史中丞算在三司推事里,能替我将手伸到刑狱上去。”

正说着,春和在外面通报:“殿下,戚郎中求见。”

荀远微朝沈知渺挥了挥手,说:“你先退下吧。”

沈知渺虽不解其意,但还是照做了。

戚照砚在外等通传的时候,只觉得心中惴惴不安,但在春和请他进去的时候,他心中又升出了一阵类似于窃喜的感受。

“臣见过殿下。”

行完礼后,他忽然不知道要和荀远微说些什么了。

空气在一瞬间陷入了寂静。

抬眸的时候,荀远微也在看着他。

第44章 淡黄柳 “臣只是想知道殿下的心意。”……

四目相对的那一刻, 戚照砚先将眼睛垂了下去。

但他不知道的是,与此同时,荀远微也将目光从他身上移了过去。

他站在原地, 没有挪动,仿佛只要恪守着君臣之间的这方寸天地, 他便可以问心无愧地站在这殿中。

荀远微看着那份被沈知渺放在自己手边的奏章, 又想起了她方才说过的话。

她顺手将那张奏章合上, 随手放在一边已经批阅过的奏章里,又瞧见了那几颗桂圆。

荀远微清了清嗓子,率先打破了这片无名的安静。

“若是我没有记错, 春闱的事情已经彻底结束了,戚郎中来, 还有什么事么?”

她试图忘记和戚照砚昨夜的荒唐行径,又将自己和他重新困囿在君臣这道枷锁中, 似乎只有这样, 自己才可以不想入非非。

被她这么一问, 戚照砚本来找好的借口忽然就忘记了,情急之下,他脱口而出:“臣是想问,殿下在春闱之前,只是说让臣主持今年的贡举,如今春闱既然已经结束, 臣想知道殿下后面怎么安排臣的去向,是继续回秘书省么?”

荀远微支着下颔, 看向先比自己乱了阵脚的戚照砚,便问道:“就这么一件事?似乎不值得你专门跑来一趟廷英殿找我吧?”

心事被剖白,戚照砚迅速目移, 左右都找了这个借口了,不妨一条道走到黑,他心下一横:“臣本奉先帝之命,在秘书省修前朝国史,得殿下垂青,许臣主持今岁贡举,然今贡举已毕,臣是该留在吏部,还是继续回到秘书省做未竞之事,臣只是想知晓殿下的心意。”

他说着再度抬眼看向荀远微。

他确实是想知晓荀远微的心意。

荀远微却原原本本地将这个问题抛了回来:“那如果我给你选择呢?”她说着轻轻叩着桌面,“是选择入世,留在外朝,还是出世,继续回去修史书?我想,这几个月过去,发生了这么多的事情,你的想法总是有所改变的吧?”

戚照砚没有想到,自己随便找的借口,竟会在此刻,让自己陷入两难之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