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4章 战后形势(2 / 2)

以大楚帝国如今世界一流的国际影响力,不会在意其他小国的不满情绪,做什么事没有非议呢?

从帝国本土传来的最高旨意,就是消除与沙俄之间一切可能的领土纷争。

所以在签订了《克里米亚条约》后,两国勘界人员就迅速展开工作,对南方四州边界实时勘探,然后汇总成政府间的边界协议,这就不负赘述了。

从多国干涉军的数量就可以看出,以英,法,楚,美为首的协约国军事集团,虽然极为敌视沙俄新政府,可并不愿意在这个战场上耗费过多的兵力和财力。

长达五年的战争结束了,人心思定。

任何在乌克兰和波兰地区开辟一场新战争的建议,都被认为是疯狂和愚蠢的,遭到英法为首的欧洲各国民众的憎恶。

不说别的,议会拨款汹涌的民意就过不去。

尤其是法国受创最深,整个东部,北部省份和大巴黎周边地区一片废墟,重建工作漫长而道远,哪里能够抽调大军去干涉沙俄?

但是这些国家不约而同的都希望

以大楚帝国欧洲远征军为主力,组建一支不少于50万人的干涉军,一举覆灭沙俄现政权。

这其中,大楚帝国需出兵超过40万。

理由也是非常硬扎

大楚帝国在东欧,巴尔干和乌克兰地区拥有二百余万军队,抽出个40万还不是轻而易举,何况大楚帝国又不缺钱。

来自本土的一纸御令,让怂恿大楚帝国出头的各协约国全傻了眼。

大楚皇帝御旨

欧洲战争已经全面结束,大楚帝国远征军也履行了其神圣而光荣的军事同盟使命,在战胜以德奥联盟为首的邪恶军事力量的世纪大战中,建立了不朽功勋。

圣旨曰;“自即刻起,帝国皇家陆军转入和平时期任务,为维护欧洲持久和平作出贡献。”

也就是说

没有大楚帝国本土的旨意,远征军方面谁都别想动,协约国最高统帅部也不行。

一句话,战争结束了。

战争打赢了,可远征军总司令楚-郑汇亲王一点不轻松,随后而来的大量工作如同潮水般淹没了他。

他刚刚签署了最后一批嘉奖令,对表现出色的军官调职,晋升,封赏,这也是原本的题中之意。

然后就签署了取消皇家陆军“第32集团军,第33集团军”临时编制的命令,相关约合15万兵力全都打散,陆续补充进入其他部队。

在德国正式投降后

大楚帝国远征军随即开始了大规模的裁减复员,尤其以第一批和第二批援欧部队为主,这些都是达到服役年龄上限的老兵,因功获得各种不同的奖赏。

最大的一份,就是在欧洲的土地和房屋。

功勋卓著的官兵能够分到最好的房屋,表现差一点的也能分到被战争毁坏的宅基地,只不过需要后续自己动手修葺罢了。

普通的官兵,至少能得到一块封赏的宅基地皮,至于女人和粮食,这在东欧根本就不愁。

在1918年第一季度

计划退役的官兵总数约为50万,主要是克里米亚,色雷斯,摩尔多瓦等地区,少数考虑安置到突尼斯和约旦,这要根据各人的意愿。

差不多每个地区十多万人,主要用于初步恢复地区经济和秩序,毕竟战争带来的浩劫,使得色雷斯地区数十万家庭失去了男人,已经变得破碎不完整了。

其他的摩尔多瓦和克里米亚地区同样如此,需要大量精壮男性人口填补。

在第二季度,同样计划退役50万官兵,主要去向依然是上述地区,原则上不安排返回国内。

除非官兵本人强烈要求,自愿放弃在欧洲土地,房屋和其他权利的封赏,愿意返回国内归隐山林,这完全可以。

在官兵退役安置前,首先要遵循其意愿,大多数官兵选择和战友集中安置,这也是通行的做法。

毕竟是生死历练的兄弟,拥有旁人无法企及的深厚情谊,集中安置在一片地区,互相也有个照应。

整个远征军到年底前

总计要退役并安置超过150万人,仅留下不足80万军队,主要驻守在摩尔多瓦和乌克兰南方四州,色雷斯及克里米亚地区,这几个地区就有56万余人。

还有在奥斯曼帝国和奥匈帝国的驻军,总计约24万余人。

此外,大楚帝国在欧洲干涉军中,还派遣了一支4600余人的独立旅,参与占领北方摩尔多瓦和波罗的海三国的军事行动。

差不多就等于拔下一根毛来,意思意思。

这也是对沙俄新政府明智做法的回应,反正大家心知肚明,必须要承这一份情。

英,法,美等国叫的欢,也没有看他们派出多少军队,都在大规模的复原士兵,积极的恢复国内秩序,重建城镇。

为他人做嫁衣裳的傻事儿,大楚帝国压根儿也不插手。

随着安置政策的陆续落实,克里米亚,摩尔多瓦和色雷斯地区迅速恢复生气,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战后大建设。

大量华人退役士兵的到来,给上述地区注入了无限的活力。

每天结婚成家的喜事不断,从城镇到乡村都开展了大规模的建设,清除房屋瓦砾,重建屋舍,桥梁和道路。

这其中大量的工作,由奥匈帝国和德国俘虏承担,他们必须修缮道路,桥梁和屋宇,恢复当地基础设施。

好在对这些白人俘虏,远征军方面的政策相对宽容,在俘虏营中都能吃得饱,想吃好就不成了。

缘于强劲对手心心相惜,在战俘营中,德军官兵的待遇就比奥匈帝国的俘虏要强的多。

大楚帝国军官在一些聚会的场合,还会邀请一些战俘营中的德国军官参与,喝喝酒聊聊天,相处的相当不错。

大楚帝国军队作为一支国际化的强军,很多军官都能操着一口流利的英语,而德国军官懂英语的就更多了,所以交流没有什么障碍。(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