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5章 南部4州的未来定位(1 / 2)

遍及全欧洲的战火,在1918年初,以德奥军事同盟的全面投降结束,使得饱受战火蹂躏的欧洲,进入了战后和平恢复重建时期。

大楚帝国远征军也进行了大规模的退役复员,在短短的半年多时间内,便退役了百余万官兵,有序的安置在欧洲和包括突尼斯在内的北非地区。

由此,在欧洲舞台上站稳了脚跟。

大楚帝国版图由此实现了皇帝郑国辉心心念念的领土遍布五大洲,七大洋最终梦想,再也没有任何遗憾。

与此同时

地处东欧的沙俄内部战火纷飞,惨烈的内战打成了一锅粥,

自从1917年11月,沙俄新政府正式在俄国建立了起来后,就迎来了国内的更大混乱。

迎接轩政府的并不是成功的喜悦,而是铺天盖地而来的各种敌人,叛乱此起彼伏,内战在全国范围爆发了。

这个新生的国家几乎从诞生伊始,就面临着夭亡的威胁。

内战爆发,当前的形势对于沙俄新政府极为不利的,各种各样的叛乱白军和外国干涉军相互勾结、范围遍及全国。

反对沙俄新政府的叛乱和外国干涉不仅数量多、范围广,占据了全俄大部分领土,并且从各个方向包围了沙俄新政府控制的莫斯科核心地区。

大部分的前俄军军官和尚有组织和战斗力的部队,都投向了新政权的对立面,组成了战斗力强大的白军。

新政府军队缺少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的军官指挥和组织,使得军队组织涣散、纪律败坏、战斗力低下,无力镇压由军官、军校士官生、哥萨克军人这样的职业军人为骨干组成的白军。

加上英、法、楚、扶桑、美、意等协约国为扼杀新生的沙俄新政权,乘机进行武装干涉,积极扶植俄国反革命势力发动武装叛乱,使得内战更加混乱了。

然而,这些都不关大楚帝国的事儿。

大楚帝国只是派出了一个旅在多国干涉部队里打酱油,目前驻扎在波罗的海沿岸三国,借口军火装备与后勤跟不上,不肯再往前进一步。

其他大楚帝国方面的主力部队,全都进行了重新整编和长时间修整,后续新增加的二十几个集团军临时编号全都撤消,只留下第1到第17集团军,共计140余万兵力。

在未来的6个月时间内,按计划还将裁撤60余万兵力,就是说再裁掉至少7个集团军。

大裁军基本上以第一批,第二批和第三批赴欧援军为主,这些征召士兵大多数已过了三年服役期限,基本实行就地安置原则。

早些退役的士兵如今纷纷转作了农场主,警察,基层官吏或码头以及工厂的工人,在欧洲本地扎下根来。

一般来说

大部分士兵都有几十到几百亩的军功田地,一些军官数千亩的也都有,主要安置在乡镇中。

愿意安置在城市中的可以得到住宅和铺面,普通士兵一至两间沿街铺面,数量不足的补偿城市附近的田地,这是一份稳定长期的收入。

再加上本人会被安置到不同的岗位,诸如警察,税吏,政府机构各部门文员,铁道,码头或工厂的工人,还能够得到一份薪水。

在战时管制的条件下

这些就地安置的军人家庭都会得到优先的粮食和物资供应,再找两三个当地女人成婚生子,日子过得美滋滋。

大楚帝国是一夫多妻制,在欧洲同样如此。

所以很多就地安置的官兵都有几个老婆,这不但解决了当地男女人口严重失衡的问题,也稳定了社会,吸纳了大量无业游民。

很多因为战争流离失所的年轻白人妇女,在这里找到了归宿。

从安置去向看

大楚帝国首要建设的就是色雷斯地区,保加利亚东部沿海七省及摩尔多瓦和克里米亚,这都是内定要拿下的地盘。

其中唯一值得争议的,就是保加利亚东部沿海七省。

这里与色雷斯地区相邻,而作为对保加利亚参与同盟国军事集团的惩罚,大楚帝国主张将其东部七省分割出去,与色雷斯地区连成一片,从而形成“大色雷斯”地区。

这一政策主张还没有在协约国军事集团获得统一认可,战后的巴黎和会也在紧锣密鼓的筹办,大楚帝国已经先行一步,对保加利亚东部七省沿海地区进行了复转军人安置。

不管咋样,先造成既成事实再说。

如此分割后,保加利亚将成为一个永久的内陆国,再也没有出海港口。

而大楚帝国拥有的大色雷斯地区,可以从爱琴海一直蔓延到黑海,向北与罗马尼亚接壤。

从罗马尼亚继续向北,那就是摩尔多瓦地区,而摩尔多瓦地区与奥德萨州及其他三州相连接,占据了整个乌克兰南部沿海地区。

大楚帝国的退役安置是以既定地区为优先,就是大色雷斯地区,摩尔多瓦及克里米亚地区,还有突尼斯。

1918年前两个季度的百万官兵退役,就是以上述四个地区为主。

从第三季度开始

本年度剩下的60余万退役官兵计划,有一半也是安置在上述四个地区。

剩下的一半约30余万官兵,计划分别安置在乌克兰南部四州,也就是敖德萨州,尼古拉耶夫州,赫尔松州和扎波罗热州。

这其中

尤以奥德萨州为主,计划安置一半的退役士兵,总数在15万人以上,因为这里不但是前苏俄重工业中心,也是造船中心和航运中心。

所有乌克兰大平原产出的粮食,80%以上都从敖德萨港口运输出去,这里也是黑海沿岸最大的港口。

大楚帝国托管以后,如今正投入数万奥匈帝国白人俘虏,对这座黑海沿岸最大的港口实施大规模改建和扩建,并且修缮道路和城市房屋。

奥德萨范几个港口已经被大楚帝国皇家内务府麾下的海外基金掌控,改扩建港口的资金,也是有这些皇家基金出资,还要新建大片的仓库群。

经过改建和扩建后,奥德萨港口将具备接卸八万吨散货船的能力,并建有专门的粮食码头,煤炭码头,散货码头及旅客码头,相比原来的运力暴涨三倍以上。

另一个重点安置地区是赫尔松州,这里是黑海沿岸的重工业中心,已经具备雏形,拥有全俄排名第一和第三的两大钢铁厂,本地还拥有丰富的铁矿石和煤炭资源。

这是赫尔松州能够成为重工业中心的基本条件,该州拥有极为丰富的矿产资源,除了煤铁之外,还有铝,锌,铅,锂和银矿,更有其他丰富的矿产资源没有发掘。

所以在这个州,安置的官兵总数超过8万余人,排名第二。

排名第三的是扎波罗热州,该州的矿产资源极其丰富,但是工业发展还没有触及到,未来潜力极大,是典型的资源输出州。

该州计划安置的官兵总数约4.6万余人,排名第三。剩下的2.3万余人的安置在尼古拉耶夫州,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大平原,黑土地的农业州。

这只是远征军本年度第三和第四季度的退役安置计划,如今有超过百万的奥匈帝国和德国俘虏,依然在各处俘虏营中拘押,承担着大量战后的重建工作。

对俘虏的遣返一直也在进行,只不过进度很慢。

战后的德国和奥匈帝国国内形势也是彻底崩盘了,物价飞涨,供应短缺,饿死人的事情屡见不鲜,遣返并不是一个好去处。

留在战俘营里,至少还能吃饱肚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