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0章 交易(1 / 2)

“啊?”

“我给他道歉?”

环球影业的会议室中,洛杉矶的斜阳,透过大落地玻璃撒向房间。

制片主管麦克居于中间,半张脸阳着,半张脸阴着。

张远正对烈日,整个人都很阳光。

当然,在背对阳光而坐的制片人尼尔和范迪塞尔眼中,他本就是从华夏来的“阳光之子”。

当麦克说出让老范头给张远道歉时,这俩面庞本就处于阴影中的老哥更是面色阴沉。

范迪塞尔直接一拍桌子站了起来,发出灵魂质问。

“我凭什么给他道歉。”

“范,注意你的言行,这里是环球影业,不是你们家。”制片主管麦克给出了警告。

“可能范只是耳朵不好,没听清楚。”

“不如让他之后去医院检查一下。”张远此时补刀道。

尼尔听他这么说,捏紧手指。

之前自己刚说对方有暴力倾向,让他去看病,这就还了回来。

这小子报仇的速度挺快!

这就叫华夏速度。

“为什么?”

“why!”

范迪塞尔还搁那儿吵吵搁不停。

“范,我认为你应该要对影片的投资人保持尊重。”

“我们是文明社会,要懂得最基本的礼仪。”

“你现在的表现非常无礼,让我感到很失望。”

麦克见他的态度,表情逐渐严肃。

“所以,现在给我道歉,请求张的原谅。”

“不!”范忿忿的一锤桌子,表示拒绝。

麦克老哥见此,身形一滞,而后调整了刚才放松的坐姿,挺直了腰背。

“你说什么?”

“你对我的桌子做了什么?”

“你算什么?”

直接灵魂三问。

“尼尔,这就是你说,认为他能拯救整个系列?”

麦克又转头向制片人发难。

“范,冷静。”

不似家人侠那般是练块的,干制片人可都是靠脑子的。

尼尔看了眼麦克,感受了一下他的态度,又望向张远,见他的表情毫无波澜。

稍微动了动眼珠子,他就有数。

“准是这小子与麦克达成了什么交易,获得了对方的支持!”

这位是高手,猜的没错。

张远提前来,就是为了和环球的人先聊聊。

他们以为环球是他们的主场。

实则不然,就像扬子琼和张远说的那样,白人很现实,谁能带来利益,他们就帮谁。

而张远提前来谈的,就是利益。

其实对环球影业来说,华夏市场的确很大,也很蓬勃,却难以带来短期利益。

华夏电影市场与全球其他地区都不一样,我们的体质很特殊。

首先最直接的,外来电影的分成比例很低,大多被中影和华夏电影总公司给吃了。

而且就算张远给想尽办法搞成了合拍片,大陆能给多少票房?

几千万,还是一个亿?

合成美金也才大几百万上千万,与本土市场根本没法比。

准入门槛高也就算了,收益也很成问题。

不是华夏市场赚不到钱,而是只能赚快钱。

因为在大陆,电影基本是一杆子买卖,就靠这一个月的票房定生死。

能卖出海外版权的少之又少,还得靠明星来撑。

没有李连界,辰龙,巩俐,张艺谋,你的海外版权谁要。

并且在华夏,电影播出周期,是由电影局定的,因为放映密钥是他们发的。

一只密钥就能播一个月,要想延期得再去申请。

《哪吒2》票房都火成这样,破了记录,还得一趟一趟的去电影局申请密钥延期。

这里边的关节出了一点点问题,或者有人要搞你,那这延期文件就死活下不来。

泰国红牛为什么要找华彬集团合资在国内建公司?

就是许家跑了几年,死活下不来批文!

不给地头蛇点好处,你想做生意?

而海外却不这样,无论好莱坞或者是岛国,一部电影播出半年甚至一年都很常见。

《柯南》剧场版,一放就是二十几周,三十周。

因为资本主义国家的院线不受顶端部门管控,是纯私企。

制片方可以单独与院线谈播出时长,收益也没有固定标准。

像《复仇者联盟3》这种顶级大片,在北美院线的首周分账,制片方可以拿到80%,次周递减,都是这样来的。

在国内都是一刀切。

并且海外的光碟和流媒体点播市场也相当赚钱。

《未来水世界》,这部环球著名“灾难片”……特指给环球影业带来了灾难。

最初预算1.2亿,因为夏威夷飓风,导致拍摄场景全毁,重建并且严重延期。

最终成本高达2.5亿美金,这可是90年代的2.5亿。

可全球票房才2.5亿,给环球直接干吐血,股价暴跌。

是好莱坞影史上的著名赔本买卖。

可这片子,在2020年时,竟然盈利了!

经过小二十年的光碟版权和流媒体播放,这片子回本了。

好莱坞影视行业成熟的长期收益模式,能让这种大暴死影片“秽土转生”,这在国内是几乎不可能发生。

国内开个视频平台会员还得纠结半天,同价格喝奶茶可是不眨眼的,你还想让所有人版权付费?

所以史玉柱这批人才是摸清华夏人消费心理的大佬,用免费把你勾进来,再内置收费。

相比点播电影,普通人更愿意把钱在买游戏皮肤上。

所以在华夏玩电影,得改变思路,不能将其当成单纯的文化产业玩。

这样想的人不止张远,也有想歪的。

就比如《画皮》的制片人庞洪,老哥就是国内玩出“电影金融化”的那一批人。

给电影投资搞天使轮,a轮,b轮投资,层层打包卖项目。

比如一部影片,总成本5000万,他投了5000万,再把50%的票房收益,打包成金融产品,以5000万的价格卖给下家。

这样他就能当场回本,还赚50%的票房分成。

然后下家再把这5000万拆开,作价1亿卖出去。

最后层层周转,电影的成本从一开始的5000万,变成了5个亿。

就这么玩,制作成本越来越低,这帮搞投资的越赚越多,片子还能拍好吗?

玩的其实就是次贷危机的那套击鼓传。

最终几千几万投资的散户发现票房还没成本高,自己的钱都赔了。

其实一点没赔,你的钱都百亿补贴那些资本去了。

张远不打算玩这套,也没法和老外玩这套,因为这套就是人家发明的。

国内那帮人属于是“与国际接轨”,但好的不接,只接坏的。

就像中石油中石化只会跟着国际油价涨,不会跟着跌。

他给的条件,更为简单粗暴。

“麦克,我刚刚入股了一支f1车队。”

“我想,我应该能为《速度与激情4》的宣传出一些力。”

不列颠,澳大利亚,华夏,德国,新加坡,意呆利,岛国……这些地方都是好莱坞电影的重要票仓。

同时也是f1巡回赛会经过的地方。

他与布朗gp的合同中,规定了一大两小三个广告位的需求,并且每年还有5场活动的合约。

f1在国内的影响力不大,但在欧美市场还是挺厉害的。

张远答应,会把《速度与激情》这个片名,每到一地,都用当地文字贴在布朗gp赛车的尾翼上。

并且还会在英国站,安排全组人进行车队活动,参与比赛周的媒体互动。

这些都由他来安排,不用环球钱。

一听有这好事,麦克乐的就跟老婆怀孕了一样。

这可是大功一件,我好向上汇报,都当做自己的功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