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2章 终章(2 / 2)
隆庆十三年腊月,朱载坖颁布上谕:
“台阁之臣,多以显贵,人心之私,多以无序。今定新制——
“凡内阁、军机、六部等要职官员,皆以五年为一任期,期满更替。”
“内阁首辅及军机首席大臣,不得连任两期。”
“每期换任,由不兼任实职之翰林院学士、工程院学士、都察院御史廷推票荐,再交朕御准。”
这道谕旨一出,朝野震动。
这是大明历史上第一次明文规定官员任期制!
新政一出,自然有人反对。
“皇上,自古宰辅需久任方能成事,若五年一换,政策如何延续?”
有老臣上奏。
朱载坖淡淡回道:“若政策真是良策,继任者自然会延续。若政策不善,换人正好纠偏。”
“可如此一来,官员岂不人人自危,只顾短期政绩,不顾长远?”
朱载坖呵呵一笑,又冷然道:“若官员只想着坐稳位子,那才是真正的不顾长远!“
张居正站在朝堂上,默默思索着皇帝的深意。
任期制,看似限制了权力,实则是在防止权臣坐大,避免再出现严嵩、徐阶、甚至高拱这样的权臣。
隆庆十四年,第一批任期届满的官员开始轮换。
内阁首辅由张居正接任,军机处则由海瑞执掌。
朱载坖站在勤政殿的台阶上,望着初升的朝阳,心中感慨:“权力如流水,只有流动起来,才不会腐臭。”
收回隆庆十三年的回忆,朱载坖又想起了隆庆二十年的痛。
这一年他的太子薨了。
那一年初春刚至,太朱翊便一病不起。
太医院和医科院的太医、院士们轮番诊治,却始终不见起色。
那段时间朱载坖只要有空闲时间,每日都会匆匆赶到东宫,坐在太子榻前,安慰着还年轻的太子。
但是朱载坖心里却很清楚,他的太子这一次是真的遇到了劫难。
源自于孝懿皇后那一脉隐藏着的遗传病,终于在朱翊年轻的身体上发作了。
即便是朱载坖富有天下,掌握着所有的财富和权力,但在这种情形,他也只能束手无策的看着太子一日日消瘦无神。
“爹……”
朱翊微微睁开眼,声音虚弱,“孩儿……怕是撑不住了。”
朱载坖握住太子冰凉的手,强压着心中翻涌的情绪,低声道:“别胡说,朕已经让人去湖北请李时珍出山了,你一定会好起来的。”
朱翊轻轻摇头,感叹道:“爹……其实孩儿早就知道自己的身子,那些年爹没有立孩儿为太子,孩儿心里也都清楚。现在您一直担心的事……终究还是来了,孩儿也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不让爹再在为难了。”
朱载坖听着朱翊的话沉默了起来,眼泪也无声的从他的眼角溢出。
朱载坖知道,太子身上带着某种遗传的隐疾,为此在早年间他也曾和嘉靖皇帝讨论过此事。
但是嘉靖皇帝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毕竟朱翊再怎么说也是朱家的长孙,朱家的未来。
后来朱载坖登基之后,心里还在犹豫着,始终都没有确定朱翊的东宫位份。
直到诸子渐长,朝臣迟疑。朱载坖为了防止百官乱猜自己的心思,胡乱站队各个皇子,扰乱正在积极向上的国势。
所以这才下诏正式册封了朱翊为太子,那时候,朱载坖的心里虽然还担心,但时常在想万一自己当初得出的结论是错的呢?
要知道古人的平均寿命都很低,尤其是朱家帝系这边的更是如此。
所以,朱载坖也在想着太子或许平安无事,可以一直顺利的长大,接受他的教育和培养,成为帝国未来的接班人。
可是现在朱载坖最不愿意看到的结果还是发生了。
朱翊突然病倒了,而且病情发展的极快,任凭太医院的所有太医和医科院的所有院士都束手无策
“爹……”
太子艰难地抬起手,指向书案上的一迭奏疏,“孩儿……还有一些未批完的政务……”
朱载坖眼眶发红,又温声细语的安慰道:“不必操心这些,好好养病,爹会帮你处理好的。”
太子闭了闭眼,轻声道:“谢谢爹,孩儿困了.想.想睡一觉.”
话音未落,太子的手突然垂下,仿若真的睡着了一半。
朱载坖见到太子这样,也忍不住呜呜的哭出生来。
这是他来到这个世界后的第一个孩子,也是他第一次为人父母,养育长大的孩子,也是他曾寄予厚望的孩子。
但是现在这个孩子却先他一步离开了世界。
那种撕心之痛,真的让一直都平静淡然的朱载坖都感觉无法呼吸!
那一刻,他终于明白做父母在看到自己孩子这般无力的从自己的身边离开,是一种什么的感觉。
仿佛在那一瞬间,灵魂都要被抽走了一样。
内心更是充满了无边无际的痛苦,让人想哭都哭不出来。
最后,朱载坖为太子办了一场隆重至极的丧仪,并亲自拟定谥号为“宪怀太子”,将其归葬于西山。
葬礼那日,天空飘着细雨,朱载坖站勤政殿一直望着东宫的方向。
他想起太子幼时的可爱乖巧;也想起太子丧母之后的沉默懂事;又想起了太子这些年监国时勤勉谨慎,以及他对几个弟弟的爱护关心对自己的孝顺恭敬
“皇爷,节哀。”
冯保站在朱载坖的身后低声的劝道,也怕惊扰了朱载坖的思绪。
朱载坖缓缓闭上眼,声音沙哑:“朕……没事。”
朱载坖明白自己不是普通人,也不是一个普通的父亲。
他是大明的皇帝,是大明的掌舵者!
哪怕心如刀绞,他也必须挺直脊背,继续前行,不能让任何人看到他的软弱。
而且,大明还需要稳定的政治格局。
所以,朱载坖是不能有任何的犹豫和迟疑,不能让东宫之位空虚太久。
毕竟他的儿子可比当初嘉靖皇帝的儿子多,若是迟疑不定,肯定会引来更大的政治危机。
于是乎,在隆庆二十一年春,朱载坖便下诏再册太子!
诏曰:“皇次子福王朱翊钧,天资聪颖,器宇深沉,可承宗庙之重。即日册立为皇太子,正位东宫,监国理政。”
——————————————
全书完。(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