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2 / 2)

继续闭关读书。

吃瓜观众无从得知,他究竟读了什么书。

不过,从他后来的事迹来看,他明显不是那种一心只读经史的迂腐之人。

民生农术类的书籍他看,音乐书画类的他也翻阅,各类宗教典籍,他同样可以倒背如流。

此外,他还精通阿拉伯语和波斯语,可以和从中西亚来的使者,熟练交谈。

海陵王之后,是金世宗完颜雍的年代。

金世宗作为一个坚定的女真主义者,一向反对汉化,提倡回归女真的血气尚武之风,自然不可能欣赏爱读书、爱汉学的完颜承晖。

终金世宗一朝,完颜承晖始终没有一个正式的官职。

不过,他和皇太孙完颜璟的关系却很好,是东宫座上宾,交谊甚笃。

这大约是因为二人有共同的兴趣爱好。

完颜璟博览群书,酷爱汉文诗词与书画,写得一手优雅绝伦的瘦金体。

然而,治国能力实在是令人皱眉,乃是天生的祸国小能手,一度被野史杂谈认定是李煜转世。

无端被cue的李煜:???

有意思吗,这已经是第二次了!

……

当世宗驾崩,完颜璟登基,完颜承晖作为东宫旧友,立刻成为了天子近臣,一时春风得意。

他走的是文官路线,所以去了御史台。

不过,很快,完颜璟就对这位旧友不满了起来。

因为完颜承晖实在是太能“惹事”了!

盖因他心性正直,总有一种慨然以天下事为己任,见不得百姓受苦,所以遇见不平,什么都要管一下。

陛下要提拔官员?此人乃庸碌之才,窃据高位,臣不许!

陛下半夜要开宫门诏人?夜深人静,中都居民都睡了,怎么可以打扰呢,臣不许,且在外面等一个晚上!

陛下宠爱的宦官到我这里索要贿赂,求金银乐妓?不可能的事,臣两袖清风,居家寒素,一毛钱都不会给的!

宰相徒单镒的外甥尸位素餐,还想破例求提拔?做梦,我将每日上书,直到把他彻底罚下去为之!

贵妃的哥哥李仁惠与百姓争种水稻,侵占良田,还写信让我通融一下?呵呵,我直接把他抓起来暴打!

总而言之,就是一句话——

凡是陛下想做的事,凡是我认为不对的,我都要刚直进言,给他说道一二!

完颜璟:“……”

踏马的,好烦啊,唐朝的魏征老头都不见得有他这么能啰嗦!

他本就不是一个虚怀纳谏的明君,加上完颜承晖立身正直,得罪过一大堆人,这些贵妃、宦官等联合起来,吹枕头风的吹枕头风,上书的上书。

于是,完颜承晖就惨了。

屡遭贬斥,先后来到了利涉、咸平、临潢、辽海军、北京路、大兴府等地,漂泊在外,凡三十余年。

完颜承晖神色平静,收拾包裹上路了。

在他心目中,这就和偶像苏轼的被贬一样。

也许,经历政治生涯的起落落落落落落落落落,乃是他们这些天才的宿命吧(大雾)。

那些立志害他的人万万没想到,这三十年岁月,不仅没令他沉沦,反而还成全了他。

完颜承晖每到一处,都推行善政,捕盗安民,致使豪猾屏息,乱贼绝迹。

这也让他的声望无比崇高,每到一处,都有百姓夹道相迎;每离开一处,当地居民都挥泪送别。

故事到了这里,也只是一个稍有些作为的清官良吏的故事。

如果继续这样发展下去,不出意外的话。

以后,史书上可能会多一个金国版本的“海瑞”,或者是一个唠唠叨叨、但不为君王所用、郁郁不得志版本的“魏征”。

但蒙古兵来了。

……

金国的君主,已经从完颜璟,换到了卫绍王,又变成政变上位的金宣宗完颜珣。

唯一不变的。

是他们面对蒙古大军,宗室溃不成军,节节败退,丢了一座又一座的城池,被摧毁了一处又一处的防线。

贞祐二年,成吉思汗亲率大兵围城,欲一举荡平燕京。

金宣宗万般震恐,传令四方军队,大举入援京师。

他还想到了声望甚高的完颜承晖,顿时如同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召其入京,拜尚书右丞。

完颜承晖这时正在知沧州,从沧州入京的这一路,烽烟四起,时不时就有元兵出没,是一条九死一生的险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