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1 / 2)

被他用这样温和的眼神看着,苻坚的面容上终于也浮现出了一抹笑影,告诉他说:“朕知道的呀,朕只是不想让你因为选择了我,被桓温那群人嘲笑没有眼光。”

王猛轻握住他的手,肃然道:“纵观整本《晋书》,陛下一代英主,绝世独立,余者多半庸碌不足道。可见是非如何,百代后自有公论。”

苻坚将书翻到下一页,抿唇微笑说:“房玄龄倒是有眼光,将你的传记与朕合在同一处。”

王猛:“……”

这也算是唯一的好消息吧,至少在青史里,他和陛下死后再度重逢了。

心中不是不遗憾的。

《晋书》本该是《秦书》才对。

大秦帝国这些年,以惊人的速度扩张。

东极沧海,西并龟兹,南包襄阳,北尽沙漠,在整个东亚都是屈指可数的强国,更胜过东晋不知凡几。

到头来,却在淝水折戟沉沙……

定个小目标,争取创造一本以《秦书》为名的历史!

王猛的心中闪过很多要做的事,先平定内乱,翦灭蠢蠢欲动的慕容鲜卑和姚氏羌族,安生养息,修文偃武,发展个小十年,再图谋动兵,一统天下。

但他忽然意识到,自己只是一缕死后归来的亡魂,已经没有时间了。

苻坚发觉丞相陷入沉默,伸手拽了拽他的衣袖:“景略,你在想什么?”

王猛回过神来,见他目光清澈,笑意涌动,与自己刚回来时见到的意气消沉模样,简直判若两人。

又想起史书里,记载了苻坚日后的一则诏书:“朕往得丞相,常谓帝王易为。自丞相违世,须发中白,每一念之,不觉酸恸……”

抬眸果见他鬓边,生出了一点星星影。

苻坚今年也只是才过而立,王猛分明记得,几个月前他还没有这些白发。

也不知为自己守灵的这段日子,他究竟怎么往死里折腾的。

就仿佛……

丞相这一次离去,将帝王身上的一部分,连同这个帝国的某些东西,也都永远地带走了。

哀彼苍天,永失永葬。

王猛叹息道:“陛下这般,教我怎能放心地踏上黄泉路。”

那双凝望着他的眼眸中,忽而满是泪水。

“我的时间不多了”,王猛抬手接住了那一滴泪痕,缓慢握在了掌心。

然后抽出了纸笔,一阵疾书,“我要将所有新的国策写下,所有可用之人的名单都整理好……陛下,你去将镇恶、长乐公与大郎叫来。”

苻坚本想坐在这里看他写,听他如此说,只好转身离去。

他一走,王猛立即另起一张纸,写了一封遗书。

那些往事萦绕在笔端,字字句句有若千钧,可是,待真正落笔的时候,却行云流水一般,仿佛这些话已经在心头重复了千百遍。

他写的很细,也很琐屑。

写那些要注意的人和事,写庙堂之高兼听则明,写天下民瘼,写太学建设。

也写天寒莫忘添衣,深更莫要独坐,写起长安月,灞陵柳,北邙山上无闲地,写当年在燕宫并肩看的一场大雪。

最后写道,臣平生从不信神佛,唯今日至此,方希之有。

此生得遇陛下,已是不枉,来世亦无所求。

愿舍此来世,祈愿陛下江山永固,平安喜乐,祈愿我大秦,千秋万岁,国祚绵长。

当写完最后一笔的时候,苻坚恰好带着王镇恶几人进来。

王猛把封好的信封递给他:“待我走了再看。”

又转头看向王镇恶:“我欲向你们宋祖陛下借一个人来大秦。”

王镇恶疑惑道:“谁?”

王猛翻阅着面前摊开的《魏书》,轻轻吐出一个名字:“崔浩,我欲让他接任我的位置。”

“这如何使得?”苻坚蹙眉道,“不管这崔浩是谁,有何才干,都不能成为你的继任。”

“这如何使得?”王镇恶也大惊道,“爷爷,您是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中书监、尚书令、太子太傅、丞相、清河郡侯,崔浩一个人怎么接任得了这么多位置?”

王猛:“……”

在这一刻,看着面前两双眼睛,他觉得,陛下和王镇恶二人更像是亲父子。

他微笑着说:“我觉得完全没问题呢。”

“崔浩何许人也?”

见自家丞相不像在说笑的样子,苻坚一阵愕然,转头问王镇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