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2 / 2)

谢晦就当没听到,一通撒娇卖乖,端茶点香递水果,宛如全乌衣巷最乖的崽。

曾外公一向言行端雅,正人君子,可比狐狸一样腹黑精明的祖爷爷谢安好对付多了。

哼,什么「口蜜腹剑」,这个词简直就是专门为了祖爷爷量身定制的!

最后,王羲之被他缠得没办法,还是给字帖数量打了个折扣,并且同意先给他放几天假。

“小玉刚结束战事,先好好休息一阵,回头我去劝一劝安石。”

“就知道曾外公最好啦”,谢晦笑容灿烂地说,“我最最最喜欢您!”

“小骗子”,王羲之轻哼一声,抬手在少年眉心戳了戳,“你回家之后,对每一个长辈都是这么说的吧。”

回应他的,是一个无比明媚的甜笑。

……

建康城外,西州门。

镇西将军谢尚星夜疾驰,从前线返回,赶来参加这场会面。

姚襄也一同来了。

少年将军策马扬鞭,一袭红衣猎猎,在风中浩荡翻飞,仿佛一抹摧烧在无尽山海间的灼烫烈焰,向天地长空,一试鞘中利刃。

他那么锐利,又那么意气风发,像长鸣的孤剑般一往无前。

此刻,却勒马在朱雀桥口停留了很久,望着远处的亭台罗绮,锦绣楼阁,面露迟疑之色:“兄长,我……”

谢尚知道,他是在担心自己的羌人身份不受待见,于是衣袂一掠,抢先翻身下马,向少年伸出手:“走吧,带你看看我昔日成长的地方。”

姚襄扬眉微笑:“好。”

秦淮烟水,桂棹江波,两岸芳树盈盈,玉阑斜倚,春色如眉黛,山浮寒碧水浮花,*夕阳照临如水,一点点漫过了衣衫。

这里的景色极美,行走在其中,也分外使人心情愉快。

谢尚不时指点两岸建筑,将其中的故事娓娓道来:

“这是故丞相王导旧宅,从前长子王悦去世,他每次路过此地都会泪下恸哭,因此大病一场,不得已,只能搬回了乌衣巷。”

“那是卫玠从前的住所,当年长安陷落,我父亲匹马南渡,与卫玠结为知己。后来卫玠早逝,珠玉尽碎,他因为战事陷在千里之外的武昌,不得归来,只好缟素发丧,举城恸哭。”

“还有「麾扇渡」,当年吴郡将军顾荣,曾于此挥扇渡江,镇压陈敏的叛军。”

如此种种,姚襄听得很认真。

“江左风华,当真与北国迥异呢”,少年轻声感叹道。

“你喜欢就好”,谢尚攀折过一叶柳条青,莞尔道,“你虽然是第一次来乌衣巷,但这里已经等待你很久了。”

“真的吗?”姚襄惊讶地问。

“当然是真的”,谢尚笑道,“我很久之前就写信告诉安石,说结交了一位小知己,他早就让我把人带回来看看。正好今天小玉来了,辛幼安也在,你们认识一下。”

姚襄眉峰一蹙,有点忧心忡忡:“可是,他们要北伐灭后秦,会不会很反感我……”

后秦的建立者姚苌,没错,就是那位万朝最抽象的开国之君,正是未来的他弟弟。

姚襄第一次得知消息的时候,都惊呆了。

不是吧阿弟,你因为野心叛君自立、背后捅刀,已经很过分了。

怎么还能做出把苻坚挖出来鞭尸泄愤、给苻坚神像砍头、坏事做尽最后夜梦苻坚鬼兵来袭、吓得自己将自己砍死……这种事情来呢?

最令人惊奇的是,姚苌死前害怕得神志不清,居然将锅扣到了他头上,口口声声大呼:

“天王陛下,是臣的哥哥姚襄杀的你,真不是臣的错啊!望陛下明察!”

姚襄:“……”

苍天可鉴,姚苌死的时候,他已经死了整整四十年了。

这都能跨时空背锅?

都说造化钟神秀,天地到底要花费多大力气,才能造出姚苌这样的绝世奇葩啊。

谢尚想到姚苌那个晦气东西,也不禁摇了摇头,安慰他说:“你是你,姚苌是姚苌,这怎么能相提并论。”

二人说话间,步入了乌衣巷。

一个谢家族人因为临时有事,叫走了谢尚。

姚襄一个人漫无目的散步,转过一处幽深的回廊,忽见静室之内,绮窗掩映,有人在高谈阔论。

“小玉来为我们讲讲后面发生的事吧”,谢安说。

这一次,谢晦带来了《晋书》,以及宋齐梁陈四史。

在座的都是真正的自己人,他自然可以畅所欲言。

他说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