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1 / 2)

偌大帝国,哪里不需要花钱呢,不得赶紧从金朝身上割几块肉下来?!

刘裕举起一只手保证:“朕这次,就抢亿点点战马牛羊金银,还有他们囤积的各种宝物,绝不往前打了。”

陆游:“……”

这话一出,就有一种司马懿对着洛水发誓的真诚感。

他叹了口气,语重心长地说:“陛下,上京以北还有广阔无边的草原地带,必须从长计议,谋划周全,一击毙命,彻底将他们全部剿灭。”

“假使金世宗等人一心逃蹿,逢春入秋,彼来*我往,形成流亡小朝廷,则我国边境将永无宁日。”

刘裕蹙起眉峰,也知他说得有理:“我大军出征在外,好容易走上一遭,如果就这样功业未著,悻悻然班师回去,总觉得意犹未尽。”

陆游:“……”

功业未著?

悻悻然班师回去?

这说得还是人话吗,大宋疆域较之从前,已经扩张了整整三倍有余了!

陆游深吸一口气:“陛下还想继续作战,是吧。”

刘裕眼中露出希望的光,充满期待地问:“当然啦!务观意下如何?”

陆游无奈叹气:“问我意下如何,陛下难道会听吗。”

刘裕回以一个高深莫测的微笑:“听,当然听。”

陆游心想我信你个鬼,深吸一口气,缓缓说出了一个优秀的建议:“我建议出兵高句丽。”

等刘裕灭了高句丽,过完瘾,自然也就愿意收手,班师回朝了。

至于说金人的上京,他们还保存了一定的实力。

这时候硬逼着他们做困兽之斗,消耗本方大量精锐和财力,属实不智。

什么?

你问高句丽招惹谁了,为啥好端端要进攻?

此地自古(指唐太宗)以来就是汉人的自有领土,如今合该由本朝收复回来!

让陆游无比欣慰的是,刘裕终于接受了他的建议,没有倔强地要继续打金人了。

正当此时,外面一阵杂乱慌张的脚步声传来,伴随着使者的禀告声:“报——陛下,是来自京中的病讯!”

刘裕霍然起身,脸上跃跃欲试的神色一瞬间消失,转为惊骇至极。

他疾步走过去,提住了那名使者的衣领:“谁生病?是不是穆之?他出什么事了?不行,孤要班师回朝看他!”

陆游:“……”

啊这,就这样班师回朝了?

敢情自己费心劳神地劝了半天,到头来还比不上刘穆之的一条消息?

王镇恶本在接见当地金人世家,匆匆赶到,也不禁吃了一惊,赶忙挤过来一起看。

刘裕平生很少有如此紧张的时刻,握着纸张的手都在微微颤抖。

王镇恶立刻从一旁稳住了那张纸,低声劝慰:“穆之先生吉人自有天相,定会无事……”

陆游在一边,陡然想起了「穆之一死宋班师」,这个历史上发生过的场景,不觉浑身发冷。

难不成,真的是……

结果下一秒,就看见刘裕呸了一声,神色冷漠,抬袖抹了把眼:“什么玩意,以后这种不重要的东西,就不必再汇报了。”

陆游:???

他凑过去一看,好家伙,生病的不是刘穆之,是刘裕三儿子刘义隆。

“穆之到底怎样了?”

刘裕揪住来自建康的使者,一叠声询问着自家丞相的近况,恨不得钻到使者脑子里亲自去看。

使者打着抖,战战兢兢地说,丞相近来百事如故,一切都无恙。

“那就好”,刘裕长舒一口气。

转瞬正色道,“传讯回去,让他好好休息,繁琐的小事通通丢给他那小弟子,莫要太过费心劳神。还有,吃饭的时候莫要总是约人上门交谈,不易消化;每天记得早点休息,不可超过一更天,更不能通宵达旦……”

如此絮絮叨叨,一连说了十多条。

使者尽皆拿笔记下。

刘裕犹觉得不放心,扯下一张纸,刷刷写了封亲笔书信:“带回去给穆之,你盯好他,让太医随时住在府上,一有什么不适及时汇报,知道么。”

使者点点头,转瞬又问:“那三皇子?”

刘裕漠不关心地将那张传讯纸扔到了一边,连看都没看上一眼。

“三郎病了?有病找太医啊,孤又不会治病,这种毫无意义的消息传过来作甚,真是浪费人力物力,下次不许了啊。”

使者:“……”

观众们:“……”

笑死,宋祖陛下这么双标的吗。

刘裕对刘义隆这个三儿子一向不喜,倒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主要是刘义隆长得丑。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