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1 / 2)
可能排庙的人觉得伊儿汗国的开国之君不算真正的帝王(?)不过,旭烈兀的母亲唆鲁禾帖尼被称为「四帝之母」,这个「四帝」里面有一个帝就是旭烈兀,从这个角度来看,旭烈兀显然还算帝王。那我就不得不替刘裕抱不平了,旭烈兀都能进,裕总却榜上无名(拔刀.jpg)
总而言之,武庙这个系统不断有人被踢出去,也有新人进来。
考虑到四次皆入选的人寥寥无几,所以在本文中,只要在四次中有一次入选过武庙,就都按武庙称呼。
***
姚襄,我愿称之为「除了命不好,啥都好」的五胡十六国第一躺枪王。
少年名扬天下,江南江北无所不知,武艺、文学、人品、声誉样样全能,《晋书》说他,“少有高名,雄武冠世,好学博通,雅善谈论,英济之称著于南夏”。
而且对百姓很好,小时候原本不是家中嗣子,但因为当地百姓喜欢他,每日数千人跑到他父亲面前要求立嗣,所以继承了爵位,从此开始了自己极度悲剧的人生。每次兵败转战外地,都有几万流民愿意追随,每次听说他到了哪里,就千里迢迢过去投奔。死时年仅27岁。
姚襄的故事后面还会再写的,这里只是简单提一下,太惨了,真的太惨了。
17
第17章
◎李世民:想要一个李亚子那样的崽!◎
万朝观众对于李亚子的行为,进行了强烈抨击。
身为帝王,岂能扮作伶人唱戏?
简直荒谬!
【咏絮才女谢道韫:万朝自李隆基之后,又出一伶人昏君,而且还是被三国皇帝哄抢的李亚子,更让人扼腕叹息。】
【竟陵王萧子良:何不给他李隆基的待遇,把他骂到吐血为止。】
【东晋大司马桓温:我来替黄宗羲发言:帝王乃天下之大害,须趁早除之。】
【承天太后萧绰:黄宗羲能得你这个知己,直呼「吾道不孤」。】
【梨洲先生黄宗羲:呵,我看未必,桓温在九锡到来之前,一视同仁地反感每一个皇帝,等加九锡之后么,霎时为之一变。】
【周太.祖郭威:各位莫激动,庄宗皇帝与李隆基二人,有若云泥之别。】
【周太.祖郭威:朕以前是庄宗的从马直亲卫,庄宗少年起兵,十余岁即独自领军抗衡逆贼朱温,又十五年终灭梁,中兴唐室,若神武英豪,近古无此人主。】
观众本来觉得这话很正常,夸一夸老上司嘛,结果被热心人士一科普,才发现……
好家伙。
你们一家子关系真够乱的。
郭威是柴荣的养父,从前在李亚子麾下当亲卫。
他的夫人,也就是柴荣的姑母兼名义上的养母柴皇后,以前是李亚子的妃子,在其死后离宫。
慧眼识英才,一下相中了彼时寒微、尚不曾发迹的郭威,缔结良缘,演绎一段佳话。
按照这个逻辑,柴荣见李存勖,应该叫一声……小爹?
但是,柴荣的岳父符彦卿,他爹符存审(那时还叫李存审)是李存勖的义兄。
所以,他少年时就当上了李存勖的亲卫指挥使,深受宠爱,可以自由出入禁宫、待如亲子的那种。
这叫什么?
我岳父和我名义上的前任小爹,亲如父子?
观众们直呼关系太复杂,根本搞不清!
天幕前的柴荣:气炸.jpg
一个个再胡咧咧,他要拔刀了噢!
【庐陵太守欧阳修:周太.祖此言甚是。唐庄宗不但精通文艺,而且是马背上开国、亲自平定天下的一代战神,当其全盛时,「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可惜后来昏招频出,陨身于兴教门之变。】
【庐陵太守欧阳修:关于这段历史,给大家看看我最近写的《新五代史.庄宗本纪》。】
欧阳修说罢,飞速输入《庄宗本纪》的全文,上传到评论区。
因为这段文字非常长,观众只顾着看文了,压根没注意作者的名字。
如果早知道是欧阳修的文……
踏马的,我们根本就不会入坑好吗!
欧阳修觉得自己做了一件大好事。
他毕竟是个鸽子,本性就是咕咕,所以仅仅写好了《庄宗本纪》,还没写到李嗣源称帝的剧情。
想来唐宫上下,应该暂且相安无事吧,今天也为和平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呢!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