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2 / 2)
黄先生偎着床头坐着,听完道:“庄大郎只怕又要失望了。”
黄巧递过茶来,说:“爹,喝茶。今说这儿闹匪,后说那儿闹匪,天下就没个太平的地方,朝廷起用大伯这样的忠直之士,可不就是代表皇帝悟了。”
黄先生接过茶喝了,摇头说:“他只有三分热情。我好了,你回去帮把手。”
黄巧见父亲精神尚好,叮嘱了几句,便要回去。路上,她顺手买了几坛路菜叫人送回家中。
直到午后,庄绍耀才从气喘吁吁回来,找好了搭乘的船只,只是不见庄绍光。问了才知道,大哥去和他们那些同僚告别了。
直到日落西山才回来,庄绍耀回他说:“徐家有船队后日一早要启程。”庄绍光遂定了这个日子。
次日,同僚好友连同马先生也来了,将熬夜做的文章送给庄绍光,说:“皇朝内忧外患,大道不行,我等闲居乡野,愧对圣明,便将愚论书于纸上,闻庄兄面圣,若有一二可行之处,请乞上达天听。”
说着,众人长作一揖,庄绍光接了。众人不便打扰,说了两句祝福话,就告辞离开。
苏蕙仙从侧室转出来,看见他的脸色,笑着劝慰道:“国家有这些忠直之士,你可无忧矣。”
庄绍光却道:“忠直之士流落乡野,谄媚小人居于庙堂,我如何不忧?”
苏蕙仙沉默了一瞬,叹息良久,道:“万事小心。”
庄绍光道:“我知道,家里就托付给你了。”
到了那日,亲朋好友都过来相送。又过了一日,苏蕙仙再三邀请,黄先生才过来住下养病。
庄绍耀一边跟着马先生读书,一边与妻子诗书相伴,一边照看阖家老小,日子十分平静。
忽然,北边来信了。庄绍光刚当了两个月的吏部侍郎,就被贬出京师,到西北任职。
一直在京师当翰林的二哥庄绍宗也被贬出京师,举家震惊。
庄绍耀看罢来信,心中为之叫屈,两位兄长反而在信中苦中作乐道:“到了地方反而能做些实事,不用担忧。”
庄绍宗在河间府任职,离京师不算太远,便携妻儿一起去了。但是庄绍光任职的地方,山高水远,又不安生,因而写信给庄绍耀让其继续在南京暂住,以图日后。
纵有诸多不满,但亦无可奈何。
翻年又是院试年。庄绍耀见大哥二哥虽高中进士,但心中抱负难以施展,故而心中对举业颇为不屑。
学成文武艺,售与帝王家?可是帝王家不识货啊。
然而,孪生弟弟*庄绍祖已中了秀才,少年意气,庄绍耀又有几分想法。但是南京非其原籍,若想考试,就要回家,可是黄先生这几个月来身子好好坏坏,不敢离人。
黄先生知道后,胸有成竹地对庄绍耀笑说:“姑爷原是为这个担忧,我有法子让你在南京参加院试。你不必管,且跟着马先生用心读书。”
庄绍耀忙说:“岳丈病着,若因我之事劳累了,是我的罪过,不敢劳烦。”
黄先生笑说:“没干系,你放心。”
庄绍耀将信将疑,几日后,黄先生送来好消息:“一切都办妥了。朝廷规定,客籍亦能参加,我给你办了客籍。”
庄绍耀愈加刻苦,到了那日,备好笔墨纸砚和吃食,进了考场。他运笔如风,文思泉涌,完成后,便闭目休息。
天色已暗,忽然隔壁传来一阵窸窣声,还有细微的说话声。他心中纳闷,翻了个身,木板发出嘎吱的声音,隔壁陡然一静。
尔后,隔壁蜡烛照出一片明来,庄绍耀转过身,背朝里睡了,心中喃喃道:“夜晚做文章,也不怕污了卷子。”
考试毕,出了大门,黄巧和大侄儿庄延平在外等着。庄绍耀对上二人担忧的面容,轻松一笑:“咱们回家去。”
盥洗毕,庄绍耀将文章默下来,先与黄巧看了。黄巧看罢,笑说:“你的文章愈发进益了,文风流利质朴,有几分大哥的风骨。”
庄绍耀笑了一笑,说:“近朱者赤。我拿去与岳丈看。”
黄巧说:“爹早就把艺文丢了,马先生已经在等着你了,你且去,我给爹背了一遍就是。”
庄绍耀知道黄巧记忆力过人,不料还能过目成诵,还要说话,就被她推出去,笑说:“不要让马先生等急了。”
马先生看过,也道:“比之前进益了,院试想必无忧。”
然而考场贴出榜单,并无他的名字,庄绍耀如当头浇了一盆冷水,再三看过,仍是没有。
他失魂落魄地从人群中逆行而出,上了马车,当着黄巧的面就红了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