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2 / 2)

庄绍耀和苏蕙仙齐道:“这话叫我们怎么敢当?”

庄绍耀说:“早在定亲之日,就与岳丈说好了,将来我和姐姐为你养老送终。你说这话,除非是嫌我了。”

黄先生朗声大笑:“我果然没看错人,庄家都是实诚的君子。”

庄绍耀又道:“我只担忧岳丈的身体。”

黄先生说:“不妨事。什么落叶归根,我闺女和女婿在的地方,就是我的家。如今两位贤侄外放,不知归期,这里留之无益。”

庄绍耀犹豫了下:“我听说北方那边闹匪患,不如江南安稳。”

黄先生说:“现在的世道,哪里安稳?不若结宗族势力以保平安。我年少出去闯荡,与族人不亲。”

庄绍耀听了这话,脑海中浮现史书的字,下定决心道:“回家,靠我们自己。”经此一遭,庄绍耀对时局彻底失望。

苏蕙仙叹道:“梁园虽好,却非久居之地,也该走了。”

一家人商议定后,先借口给了大老爷一千两封口费。黄先生执意要出,且庄家没有这么多钱。

又过了一个月,庄绍耀辞别了亲朋好友,雇了熟识的人护送家人北上。这一路上,匪盗比之前更多。

他们晓行夜住,只在官道上行走,住的驿站,倒也算安稳,花了两个月方回了家中。

庄父沈母吃了一惊,但见儿孙完好,又见了新妇,喜多过于忧。待众人散去,便问缘故。庄绍耀一五一十说了。

庄父叹道:“此乃天意,回来好。亲家只管在家中居住,这番多亏他周全,公人见钱,如苍蝇见血,你们能脱身回来,已是万幸。”

沈母也安慰他说:“今年考不上,来年再考。”

庄绍耀因见只有父母,便说出来心意:“我不想再考了,考中了也没什么用,上不能报效国家,下不能养活妻儿,不如学门手艺。”

他本以为庄父会反对,谁知庄父听了,反而沉默了下,说:“你想学什么?”

庄绍耀愣住,说:“爹,这不像你说出的话。”

庄父还未说话,沈母便道:“这几年家里也发生了好多的事,到处都乱得很,只要人在就好。”

庄绍耀初时不解,等过几日拜访亲友时,发现有几个少年友人不在了,两个酗酒而死,一个被赌场打死。

离开之日,镇上一派欣欣向荣,如今多了游手好闲的混混在街头到处冲撞,令人不禁感慨。

庄绍耀回来,直坐着叹气,黄巧端着茶过来,说:“你郁郁不乐,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

庄绍耀接来,说:“世事无常。”说着,便将那几人的事情说了:“世事无常,而今又是乱世,人活着就很好了。”

黄巧笑说:“是呀,爹常和我说,人命最重。”

“可在别人眼里,人命又是最贱的。”庄绍耀叹了一声。

第51章 完结

庄绍耀就此在家中住下,暂将诗书放到一边,下田、挖渠、改水、耕种、喂养牲畜,还有练习骑射,一起的还有家中诸人。

东有边患、西有匪患,不好的消息如影随行。作幕多年的黄先生、经商半辈子的曹父、耕读传家的庄父他们感到了,日子一天不如一天,想起历代朝代更替,心中不约而同地叹气:“气数尽了!”

没有希望了。

尚且坚持的庄绍光、庄绍宗在东西两边,艰难支应,屡次被人责难。阿宝的嫁妆几乎花光了,对于军饷而言,不过是杯水车薪。庄绍光更是被排挤到无立足之地。

两年后,庄绍宗的一双儿女被侍从护送回乡。庄绍宗信上写道:“战局糜烂,唯有死守,不敢退也。望弟弟足下替我奉养父母和岳丈。”

曹父曹母也得了女儿的信件,搂着外孙们哭:“你娘好狠的心啊!”

阿宝自幼娇生惯养,没有吃过什么苦,在庄绍宗让她回乡时,却拒绝了。她道:“我与夫君自成亲以来,患难与共。如今势危,更不愿离你而去。况且,军士官民见你送走了妻儿,怎会安心守关?”

故而阿宝留下了。

庄绍耀自觉担任起教导侄儿侄女的重任,仿佛一下子长大了许多,只是愧对黄巧。自回乡后,跟着沈母做饭缝补,平日里调香品茶投壶都不做了。

“乡野陋处,委屈你嫁给我了。”庄绍耀私下里道歉。

黄巧却笑起来,伸出一双纤纤素手,长指甲剪掉了,道:“恰恰相反,我看到了以前不曾看到的东西,感受到以前感受不到的感觉,连心跳更加有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