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2 / 2)

大约两个时辰后,两个小的将文章交过来。宴席从午宴变成了晚宴。

晚上,庄绍耀躺在客栈的床上,想起白日的热闹,内心不知为何涌出一股孤寂。

就好像同行的两人被强行分开,这种感觉让庄绍耀颇有些无所适从。

不过庄绍耀向来心大,想不通就不想了,眯上眼睛,很快就睡着了。

睡着的庄绍耀和沈绍祖并不知道庄绍宗在烛光下一字一句地点评二人的文章,直至深夜。

庄绍宗这半年经过袁翰林的指点,学问突飞猛进,鉴赏文章的能力更是上了几个台阶。

基础的知识,两位小弟水平相差无别,决定二人上榜落榜的是文章。

让庄绍宗惊讶的是庄绍耀文章中引用了许多袁翰林讲过的内容,整体看下来有些不符合中庸之道。

其他的尚可,或许这就是他落榜的原因。

而沈绍祖的文章,典雅清新,多引用圣人之言,读起来口齿清新,恍若夏日从湖面吹来的凉风,名次力压一众年长者,排到了第十一。

庄绍宗评完,又抄录了两份,准备寄给大哥,让他再点评一下。

大哥如今也是学政,不知道他是否遇到像耀儿这样的考生?若是遇到了,大哥会给耀儿通过吗?仅仅因为文风,耀儿落榜着实有些冤枉。

次日,学政宴请诸人,录取的秀才中有老的,有少的,有衣着光鲜的,有布衣破毡的,最小则是十二岁的沈绍祖。

学政看着他,不住地赞道:“果然是少年英才,以后务必勤学不断,不可荒废学业,辜负了本官今日的期望。”

沈绍祖拱手道谢道:“学生铭记在心。”

学政还要主持下一个府的考试,吃完饭就坐着轿子离开,沈绍祖并诸位考生在城门送别了他,直到看不到标旗才转身回来。

新晋秀才们起哄要去吃酒,沈绍祖拒绝了:“我还小不能吃酒。”

“小什么?你都是秀才相公了,拿出秀才相公的气势,咱们吃酒去。”一人笑道。人逢喜事精神爽。

“我哥管得严。”沈绍祖道:“要不咱们去迎仙楼吃饭,他们家的卤鸡特别好吃。”

“你哥是谁?我给他说说,秀才的事情要少管,咱们可是见县令都不用跪的人。”

话音刚落,沈绍祖就听到有人喊自己的名字,抬头一看,原来是二表哥过来接自己。

“这就是我哥。”沈绍祖跑过去,脸上带着几分小孩的淘气。

众人当中有认识庄绍宗的,连忙拱手笑道:“见过庄举人。”众人中一阵骚动,有人立马为不认识他的人介绍起庄绍宗。

庄绍宗将手盖在沈绍祖的头上,看向众人道:“他还小呢,不能喝酒。今日我请客,大家一起去迎仙楼用饭,里面有弟弟喜欢的卤鸡。”

“小庄相公喜欢的,咱们也去尝尝。”众人纷纷道。

因着庄绍宗在以及沈绍祖的年龄,众人不敢太过胡闹,只就着几杯薄酒和茶水高谈阔论。

有好学的当面问起庄绍宗学业上的疑惑,庄绍宗没有藏私,倾心指点,末了还道:“你若是方便,可来东山书院,书院最近来了一位云游的大儒。”

“再过半年,不知道人还在不在书院,机不可失,你们若是方便就过来听大儒讲学,说不定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当场就有几人接了邀约,纷纷道:“等处理完家中的事情,便去拜访书院和庄举人。”

庄绍宗接了沈绍祖的交际,而沈绍祖埋头苦吃。

吃罢饭,庄绍宗带着弟弟与众人告别,回到客栈,开始收拾行囊回家。

沈天明安排道:“耀儿与绍儿你们回到书院,我与*你爹回桃花镇。”

庄绍耀感觉沈绍祖这个秀才中了仿佛没中,他犹记得当年二哥中秀才时,家中连宴三天的热闹。

难道是家里秀才多了不值钱?

庄绍耀下定决心,下科一定要考中秀才,追上弟弟。

且不提沈天明摆的酒席如何热闹,沈绍祖和庄绍耀回到书院如往常一样学习,仿佛真只是参加了一场考试似的。

庄绍宗又将两弟的试卷请袁翰林点评。袁翰林看完,拿着庄绍耀的卷子感慨叹息:“这要是换个考官,保管他金榜题名,只是这个鲁学政性子迂阔,最爱些圣人之言,反而将至理名言当做邪魔外道。可怜可叹可悲!”

说罢,他放下卷子,又问:“你对两弟弟怎么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