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2 / 2)
庄家虽门户低,但却是清白的耕读人家,兄为进士,弟为举人,又有一个小的,瞧着也不是凡俗之才,家族一派蒸蒸日上的场景,倒也能配得上。
“也可以。苏山长是个妙人,庄绍光为人正直,不失为一桩好姻缘。”袁翰林道。
万事俱备,只待杨冰云腹中孩儿出生。
阿宝也抽空回去一趟,探了大嫂的口风。
苏蕙仙对杨冰云的印象尚可,且父亲与袁翰林关系融洽,道:“我是愿意的,只是孩儿尚未出生,若真是女儿,我与夫君去信,言明此事,若是男儿……且罢了。”
阿宝道:“我也是这么想的。冰云她是被袁家大小姐的事情吓怕了,看重咱家家风清正,大伯子和大嫂你为人慈爱正直,不是那等轻狂的人家。”
苏蕙仙闻言笑起来道:“咱们庄户人家只晓得为人要对得起天地和良心而已。”
从此后,苏蕙仙和苏山长待袁翰林一家更多了几分亲密。杨冰云和阿宝原先对生女的担忧,变成了期盼。
真是奇哉怪哉!
在庄绍耀不知道的情况下,一桩可能的联姻在他的眼皮底下展开,但此时的他也顾不得这些了。
他和沈绍祖要去参加今年的童生试。
夫子劝他们道:“你们去参加也好,提前感受考场的氛围,免得到了后年正式参加考试紧张。”
明年不是院试年,错过今年的考试,只能等后年了。二人基础扎实,若是中了秀才最好,若是不中,到后年再考也不晚。
二月份县衙张贴告示,通知考生三月初一举行县试。考生连续通过县试、府试和院试,就能获得秀才的功名。
三月初一,庄绍耀和沈绍祖像春游似的参加了县试,分外轻松。
县试是科举之途中最简单的一场考试,而且评卷官江知县评卷原则是只要文辞通,能过就过。
前十几年,汝县没有专门的考棚,就在县衙里举行县试,据说还有小贩挑着担子在里面卖吃的喝的,整个考场都是乱糟糟的。
县试连考五场,只要前面一场考中,就取得了参加府试的资格,后面的考试也不用参加了。
不过,考生们为了保险起见,第一场考中后,也会继续参加后面的考试。
汝县宾兴资助了县试的卷烛费用,因而庄绍耀与沈绍祖等人不像其他县的考生一样还要交一二百文买卷子才能入场。
早上,庄绍耀与沈绍祖进了考场,下午出了考场。傍晚,江知县就派人张贴长案,庄绍耀与沈绍祖均在第一场取中。
两人又参加了第二场的复试,又中。
县试考中本在情理之中,夫子和兄长只鼓励二人几句,又让他们去准备比县试难度更大的府试。
全开封府通过县试的考生汇聚在府城,争夺一张仕途的入场券。
府试在四月举行,庄绍耀和沈绍祖被庄绍宗紧急培训,每日睁眼闭眼都是文章,二人晕晕乎乎进了考场,又稀里糊涂地通过府试。
庄绍宗对着两位弟弟是面带矜持,嘱咐其继续努力,不要妄自尊大。等他和夫子们聚在一起,忍不住揣度:“耀儿和绍儿名次位于中游,说不得能一举中秀才呢。”
张夫子赞道:“若真能中,就是十二岁的秀才。”
“十二岁的秀才,那可是宰相根苗啊!”
庄绍宗连忙推辞道:“二人当不得夫子这样夸赞,只不过小儿运气好些罢了。他们二人能有如此成绩,也是诸位夫子的功劳。”
夫子们一起笑了出来,口称不敢当。
一个月后,河南学政发了告示,开封府的院试定在了六月初九。
秀才试中最难的一场来了,很多人童生就是折戟与此,以致于蹉跎半生。
本意提前感受考场氛围的庄绍耀和沈绍祖此时竟然多了几分紧张。
如果通过院试,他们就有足够的时间去准备乡试,以后的人生也将领先旁人一大步。
兄弟二人踌躇满志,追随兄长们的足迹向前而去。
第29章 风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