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1 / 2)

算了,明天就明天。

阿宝这才心满意足,起身去挑选礼物。袁家收了帖子,立马让仆人带了口信,说袁翰林明日扫榻相迎两位小友。

次日一早,庄绍宗夫妇驱车来到袁翰林租住的两进小院,被仆人迎了进去。

让阿宝惊讶的是,杨冰云竟然和袁翰林一起在厅堂迎客,而且袁翰林长得也不丑,甚至可以说是一位美中年。

双方见礼后,袁翰林笑着解释道:“我竟然没想到我与庄相公有这样的渊源,不是通家之好,胜似通家之好。因此,便与杨氏一起招待贤伉俪。”

庄绍宗笑道:“袁翰林是名士,拙荆与尊宠是至交。翰林豁达通人情,我又岂是迂腐之人?”

话音刚罢,袁翰林就与庄绍宗一起笑起来。

袁翰林道:“你与你兄长的性情不同,不,有点相同。”

庄绍宗问:“大哥是老大,稳重周全,比我强多了。袁翰林口中的相同,我却不明白了。”

袁翰林感慨道:“你们都是心存良善的读书人。朝廷多几个你们这样的年轻人,何愁天下不平?”

庄绍宗拱手道:“惭愧惭愧,上次中举忝人乏,实在学问有限,不敢当翰林赞赏。”

在庄绍宗与袁翰林说着寒暄的话时,杨冰云与阿宝早已凑近低头窃窃私语,甚至携手出去,来到杨冰云的内室,说起私房话。

杨冰云挥手让随侍的丫鬟仆妇下去,阿宝见状连忙问起袁翰林对子嗣的看法。

杨冰云绯红着脸,小声道:*“他同意了,准备过两日就去府城住一段时间。”

阿宝抚掌大赞:“好啊好!我这就派仆人去府城和那位大夫说一声,他最擅长妇科和小儿科,比送子观音还灵验呢。”

杨冰云笑着点头:“如能得偿所愿,我承你的情。”

阿宝毫不在意道:“嘿,这算什么,你以后有所凭依就行。”

解决了一件事,阿宝和杨冰云都大为高兴。许是杨冰云此刻对袁家到不怎么避讳,说起袁翰林的妻妾儿女来。

“他们家书香门第,三位公子都是读书人,二公子中了进士,大公子只有秀才功名在家中支撑门户,三公子正在进学。两位大小姐都出嫁了,只有一女待嫁闺中。”杨冰云道。

阿宝问:“品性如何?”

杨冰云回:“各有各的不同,但大抵都是好的。夫人现在万事不管,孙男娣女绕膝,最是和善。其他妾室年事已高,宠爱稀薄,平日沉默度日。”

阿宝点头,握住杨冰云的手,郑重道:“要是以后遇到麻烦,你派人找我。”

杨冰云笑起来,笑容如同春雨后的青山,低声道:“我知道呢,阿宝。”

因着杨冰云与阿宝的关系,再加上袁翰林秉性直爽,今日比昨日多了几分亲近,用心地指导起庄绍宗的学问。

“你与你哥初来京师时的情况很像,圣贤书基础扎实,但思想……有古之遗风,但现在名师大儒多是泰州学派之人。”

泰州学派是如今的显学。

袁翰林又问:“你有什么想法?”

庄绍宗想了想,摇头道:“我不知道,但我想用所学做一些事情。”

袁翰林抚须大笑:“你与你大哥这点又很像。经世致用、知行合一、内圣外王……三千大道殊途同归。”

“不过,圣人之言开卷有益。我有几册阳明先生和心斋先生的文集,送与你。”袁翰林道。

庄绍宗没有拒绝,接过这份好意,喜道:“学生多谢翰林。”

袁翰林道:“你若有什么疑问,直接写信与我便是。”

说罢,袁翰林突然一拍额头,道:“失策了,我打算趁着腿脚好,效仿谢公游山玩水,行踪不定,只怕你写信找不着人。”

听到这话,庄绍宗微笑起来,静待袁翰林下文。

“我年纪大了,若觉某地好,必在某地安居一段时日,到时我写信与你。你将平日疑惑都一一写在信中,寄给我便是。”袁翰林道。

庄绍宗拱手道谢:“翰林不吝赐教,学生铭感于内。”

说完,庄绍宗又笑道:“昨日翰林走后,山长感慨良久,我们这里文风不盛,难得有你这样的大儒过来,山长夫子并学生们都欣喜至极。”

“只是翰林你行程不定,山长感叹不能与你秉烛而谈,对我惋惜很久。”

袁翰林闻言,笑道:“东山书院学风淳朴,我甚是喜爱,若是有机会,一定会在书院多呆些日子。”

庄绍宗心中一动,东山书院师生诸人功名最高的只是举人,能遇见一位进士功名且是大儒的人,极为罕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