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2 / 2)
辣椒酱:以辣椒果实捻碎,与豆油炒制而成,味辛辣。牙龈、鼻腔出血,身有瘀斑等坏血病患者适宜。
江清澜指着辣椒酱那一张,给他解释:
这个辣椒酱,就是上次你让杨郎君给我的那封信里的植物。临安城外已经种了许多,跟土豆一样流行开来了。
谢临川本在思索这些军粮,想着她这小脑袋瓜子,是怎么想出来的。
此时,一见她那根莹白手指,心里立刻痒了起来,脑子昏昏然的,只见她两瓣樱唇在翻飞,说的什么,一个字也听不进去。
压抑了片刻,他还是把那根手指抓起来,紧紧握住:不准去江陵,就在临安等着我!
江清澜却是一惊,他怎么知道陆斐要她去江陵?她还来不及问,谢临川已放开了她,收了那些军粮方子,大步流星地离开了。
等到初冬的时候,江清澜终于听说了她特制军粮的反响。
隆德府在北方,冬天比江南地区更冷,随行伙夫用她的方子制作了抗寒棒,恢复体力极快,携带又方便,一时大受好评。
又有军医,到处网罗罂.粟壳,制成止痛丸,用于外科手术中。
时光匆匆,冬雪纷纷又是一年,战事虽歇,人们却注定过不好这个冬天。
太上皇病重,薨逝于正月初一,举国服丧三月。熙宁帝侍父甚笃,孝心所在,心中忧苦,亦染*沉疴。
福宁殿外,太子赵佑披着黑色大氅,侍立在外,冷风在他身后呜咽。
他不过十二岁,却是肩宽背阔,容貌英挺,此时鼻尖都被冻红了,尤容肃着一张脸,显得十分成熟。
门吱溜一声缓缓开了,孟贵妃着洋红五彩通袖妆花缎子袍,头顶洒金莲花观,手里捧着一个汤婆子,仪态万方地出了来。
见了侍立在旁的太子,她笑道:原来殿下在这里。
说罢,她又转过脸去骂内监:糊涂东西,怎的也不通传一声?竟让太子殿下吹这半天的冷风!
孟贵妃原是熙宁帝的婢女,先帝猜疑心慎重,熙宁帝为太子时动辄得咎、惊惧不安,孟贵妃常伴其左右,日夜劝慰。
等熙宁帝继位,婢女自然鸡犬升天,做了贵妃,儿子也封了王。
太子赵佑十分恭敬地道:父皇身体要紧,贵妃为父皇侍疾,我不敢打扰,与内监们无干。
孟贵妃讪讪一笑,领着丫鬟们就走了。
太子这才进了殿中去,见熙宁帝半倚在床上,盯着手里的一卷书册出神,两眼泛红,似有泪光。
太子一惊,立马跪在地上:父皇一定保重身体。
熙宁帝摇头:这些日子,我每每想起先帝薨逝时,拉着我的手说的话,就寝食难安。先帝说他愧对祖宗,我岂不愧?!
熙宁和议后,太原、真定府、德州一线土地割让给了辽国。幽云十六州非但没有收回,反倒割了大片土地。
太子心道不好,熙宁和议已成定局。这时候,首要的是整肃军队,改革武备,厉兵秣马,以待来时。万不可仓皇去挑衅辽国。
皇祖父自己守不住江山,仓皇之中退位,临死时说这些话做甚?
焉知没有吴王在中间挑拨?
方才,孟贵妃从这里出去,又说了什么话,激得父皇眼睛都红了。
他打定主意,正要说话,忽见熙宁帝把手上书往地上一掷,恨恨道:传令,即刻命朱从达进京!
太子心惊,方要出言阻止,只见熙宁帝猛的一阵咳嗽,吐出一口鲜血来。太子大骇,只好把话头压下,急唤了太医过来。
一直到来年春天,熙宁帝的病才逐渐好转,然撕毁合议、与辽国开战的心思却益发笃定。
第69章 鲤鱼焙面
早春二月,碧空如洗,浓烈暄暖的阳光之下,田野中麦苗青青、油菜金黄,蜜蜂与蝴蝶满地乱飞。
江清澜与王蕙娘两个,在临安城郊的田埂上转悠。
天光明亮得晃眼,纵是早春,那骄阳竟似火一般,隔着纱衣,晒得人火辣辣的。
江清澜戴了幕篱,只用手指撩开一点白纱,露出一双清明的眼睛,打量着地里生机勃勃的菜苗们。
王蕙娘一指平坦的田地:从这儿,到那边,种的都是土豆和辣椒。
土豆好养活不说,生长周期短,产量还大,且制作方法多样。
煮、煎、炸、炒,土豆饼、土豆糕、薯片、薯条,怎么做都好吃。
江清澜自在松林村发现土豆,并试验出其无毒后,就请了不少菜农专研,终于培育出与现代差不多品种的土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