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2 / 2)

江清澜早与薛齐说过,因本钱是他出的,前三月的钱不必与她平分。

薛齐谨慎,虽应了,还是把账目算清楚了,给她看过。

江清澜不操心薛记,在杏花饭馆上却有些力不从心。

店里又卖冬日的锅子、又卖饮子,张月娘一走,两个人的活儿变作一个人的,她简直忙得脚不沾地。

劳累了几日,她便与王蕙娘商量,再找一个帮手来。

因为张月娘的事,这次,王蕙娘坚决不去雇佣,而是要买个婢子,把人的身契捏在手里。

江清澜虽然不习惯人口买卖,但听王蕙娘说,这些日子,渭州、庆州战乱,不少百姓逃灾来了临安,她们买一个婢子回来,供人好吃好喝还给月钱,简直是做好事。

她说得有理,江清澜便认了。

腊月十五这日,王蕙娘从牙户领了个婢子回来。她自称二丫,是渭州人,父母兄弟皆死于兵灾。江清澜便为她改名叫樱桃。

樱桃做的饭,只能算尚可,厨艺天赋远不及张月娘。

但她也有几个好处,一则身强力壮,看着很有威慑力;

二则性子活泼、说话风趣,来了没几日,成日把团团笑得在地上打滚儿;

三就是听话,铁了心的是要在这儿长久干下去的。

樱桃一来,江清澜的活路松活不少,但杏花饭馆的一日三餐的供应,还得她亲自上阵,樱桃只打些下手。

好在樱桃虽则贫苦人家出身,也很上得了场面,在外场也吃得开。有时王蕙娘不在,江清澜在厨房,她就在外场迎来送往。

这一日,时近傍晚,王蕙娘外出采购未归,江清澜正在屋里做铁锅炖大鹅。

先在铁锅中放入宽油,将处理好的鹅肉下锅炒制。

待到鹅肉微微焦黄,便将足够的茱萸、川椒与橘皮等一同下锅,继续煸炒。

等到各色配料出味儿,压制住鹅肉本身腥气,就放酱油等调味品。

最后加入沸水炖煮。

需要注意的是,鹅越老,炖煮的时间越长。这样,最后的成品才会香辣入味、肉质紧实。

根据配菜的种类,加入的时间也不同。

譬如,干豇豆可以放得早一些,让它慢慢吸饱浓稠的汤汁。而白菜呢,可以放得稍晚一些,使其保留一些鲜甜。

江清澜才放了白菜,熄了灶火,盖上锅盖,让铁锅里的余温把白菜慢慢焖熟,就见樱桃打起帘子进了来,说外面有人找。

江清澜出去一看,见是个身形高大、满脸胡茬儿的中年汉子。

他左手提着个包袱,右手捏着一顶毛茸茸的毡帽。一身灰扑扑的短袄上全是雪,脚上一双布鞋,脚尖都快破口了。

看这情形,是赶了很远的路。

她迟疑道:阁下是来吃饭?

那汉子忙摆手:俺想了想,又说起了官话,我叫郑旺,是来找蕙娘和虎子的。

江清澜一听便知道了,这就是虎子他爹那义弟,从东京汴梁来的那个!

当下,她立即笑着把人迎了进来,命樱桃引了人进去洗漱换衣,又多点了两个火盆,把屋子弄得热火火的。

郑旺再出来,见桌上一海碗冒尖儿的韭菜叶子面条,上面飘着两根青菜,鹅肉卤子浇得面都看不见了。因油水极多,连汤底都变成了褐色。

他大冬天的,赶了这许久的路,腹中早就饥饿难耐,便也不客气,抄起筷子就吃。

等到海碗见底,连汤带面全部吃得干干净净时,方才那窈窕女娘就出来了。

江清澜早做了自我介绍,此时又说,她早知道他与蕙娘的渊源,就盼着他来呢。

如今,他们才搬了新家,后边屋子多的是,让他随便住。

郑旺虽有一腔执念,却并不知道王蕙娘这边的情况。

他原打算像之前一样,不管他们母子接不接受他,先在她家旁边赁个屋子住着,再从长计议。

如今一听,可以住在店里,那他当然是求之不得了。

想了想,他又道:

江娘子,我原在军营里做伙夫,后又在汴梁开了个面食摊子。

说句冒犯的话,方才吃了你的面,那鹅肉卤子自然是好的,麻辣鲜香,有盐有味的,面条却差了嚼劲儿。不若以后,店里的面食这块就交给我。

江清澜一听,简直喜不自胜。

她本来就不擅长面食,店里也从不售卖。

方才米饭还没蒸好,那面条是之前外面买的剩下来的,她就用铁锅炖大鹅做卤子,随手做了一碗面。哪里知道,这是遇到内行了!

郑旺却为证明自己似的,硬要去厨房做一碗刀削面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