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2 / 2)
一行人赶到时,天边还是蟹壳青色。衙役、禁军与傩戏组成的数千人队伍已手持火把,把御街南照得灯火通明。
队伍中,着青、赤、白、黑、黄棉袍的五人,是五道将军,代表五行驱疫。
判官则着朱袍、戴乌纱,红色的长须垂地,手持一本生死簿。
一众疫鬼穷鬼病鬼赌鬼麻衣烂鞋、蓬头垢面,被驱驰着往前。
有临安府署的衙役持着桃木弓箭,往四方虚射,高呼傩!傩!,夹道百姓也哄起和之。
抛撒豆谷时,团团和虎子争着去接,一人抢到一大捧,高兴得欢天喜地。
那衙役却冲她们眨眨眼睛。
江清澜定睛一看,这人着青色夹棉官服、戴黑色软脚璞头,不是杨松又是谁?她便微微一笑。
杨松又随着人流走远了,行到太平楼时,他蓦然抬手一撒,往二楼一面轩窗抛去。
豆子、稻谷这些轻的自然落了下来,却有大颗的桂圆、枣子,被上面伸出来的一只纤纤玉手接住了。
一位戴着幕篱的少女,激动得在楼上转了两圈。
别人不知道,江清澜哪会不知,此人正是宝庆公主。
公主哪会缺枣子、桂圆?就是要这驱傩会上抛的,才有趣。
看来这杨松看着傻,却实在是个撩妹高手!江清澜忍不住噗嗤一笑。
看见杨松,她不由得想到同在临安府署的谢临川,怕他又从哪里窜出来,吓她一跳。幸而找了一圈,不见其身影。
也是,巡街这种辛苦差事,只会派给杨松他们,怎会落到他这大关系户头上呢?
驱傩的队伍从御街南,一路狂欢到北边余杭门,这驱傩会才宣告结束。
团团与虎子两个,又闹着去北瓦看杂技粥上走索。
这一通欢腾下来,几人脸色绯红,肚子也饿了,便寻去路边店铺吃腊八粥。
今日的腊八粥也是多种多样。
马记粥铺特推的是蜜饯果子粥。便是在薏米、桂圆、葡萄干等腊八粥的寻常添物之外,再将各色雕花蜜饯加入粥中,兑以饴糖、蜂蜜等物,取甜蜜之意。
在所有的咸甜之争上,江清澜都是咸党,粥也不例外。她便由着三人在马记粥铺吃甜粥,自己去寻咸粥。
曹婆婆肉饼店主推的是肉臊腊八粥、羊髓粥。
前者以羊肉沫提鲜,鲜美甘醇、回味无穷,果然适合她的胃口。后者却是白乎乎的一团,难道是加了羊脑花?
配着韭菜花、酱瓜吃,也是香醇。
她记得张月娘也是羊肉爱好者,便给她打包一碗肉臊腊八粥。回到马记粥铺,再与三人同行回杏花饭馆。
人都拥到御街上去了,斜街上冷清得多。
店里没几个人,张月娘也蔫蔫儿的,对着柜台上招财猫发呆。
见江清澜给她带了腊八粥,先是一惊,接着眼眶有点儿红,默默去吃了。
江清澜知道她这人心思重,也没多问。
到了晚间,江清澜想着,甜的、咸的,各色腊八粥都尝了一遍,晚饭不若试试腊八面?制作简单,也别出心裁。
关中地区面食盛行,腊八时节以面代粥。但与腊八粥一样,面中要加八种臊子,以丰富的食材寄托丰收的希冀。
江清澜不会揉面调面,但此时商业发达,市集中各种面食都有卖的。她便立刻谴虎子,去买菱形面片。
腊八面得用厚面片,菱形面片或刀削面,煮之前需要用手抻薄。
这样的面片,吃起来嚼劲十足,且中间薄、两段厚,嚼到不同处,口感便不同。
江清澜此时需要做的,是浇头。
常见腊八面的浇头配菜有木耳、香菇、黄花菜、肉片儿等。
实际上,跟腊八粥一样,腊八面的配料未有定数,往往是家中有什么,便取什么。
很快,腊八面做好,端上桌来。
因为加了胡萝卜、茱萸粉,汤汁偏红,又因为有土豆,淀粉充足,汤汁浓郁像勾了芡一样。
热气腾腾的菱形面片柔韧劲道,浸润其中。黄花菜、肉片儿也若隐若现。
众人美美吃完,正收拾着,却听一阵噗嗤噗嗤,是猫儿般细弱的呼噜声。
众人一看,竟然是团团发出的她靠在椅子上,低着头,浓长的眼睫蜷曲着,竟睡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