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2 / 2)
他最爱的人,只能做个才人,连孩子,都要等太子妃生产后才能再怀。
如今,即便他登基多年,爱人成了贵妃,也还是妾,他最喜欢的三皇子,终究是个庶子。
想到这个,他倒有些羡慕这谢家的小儿子了。
一念及此,他大手一挥:朕准了!这份荣耀是你该得的!
谢临川拜倒:谢陛下
一时间,宾主尽欢、礼乐大盛、内监、宫婢又鱼贯而入,奏乐的、跳舞的、斟酒的、上菜的,花团锦簇、烈火烹油一般。
谢衍与谢临川一同退到宴席上去。
此时,正上着红熬乳鸽、南炒鳝段两道菜。
俗话说一鸽胜九鸡。相较于鸡,鸽子肉质细嫩,营养价值更丰富。鸽子做的菜,也愈加精致,故而常常出现在皇家宫宴中。
此时,乳鸽盛在定窑白瓷盘里,红亮油润。旁边还摆了几片绿叶、两颗鹌鹑蛋。瞧着颜色十分丰富。
热气氤氲间,盘中酱色浓稠的汤汁在微微颤动。
香气早已四散,那是醇厚的酱香,混着微微焦糖的甜,间或一丝黄酒的馥郁。
连上菜的小监,闻得香气,都忍不住喉头一滚。
谢临川心情极好,见得菜来,食指大动,被两道锐利的眼神,却丝毫未觉。
把面前的红熬乳鸽、南炒鳝段吃个精光,犹觉不够,还吃了两块脯腊、一牙花木瓜。
转头一看,父亲面前的菜还一筷子未动,他便毫不客气地道:父亲,陛下赐菜,不能不用。不如,儿子帮你吃了,也算是尽孝道。
说罢,拿起筷子就吃。
谢衍气得吹胡子瞪眼,心道:这是我儿子?简直像个祖宗!
等宫宴结束,父子二人坐马车回王府,谢衍才逮着机会教训儿子。
你这孩子,总是冒冒失失的,做什么事都不提前跟我商量下。
谢临川不甘示弱:
父亲让我去临安府署当差,我立马就去了。
不准我蹴鞠,我便没蹴了。这次与辽国蹴,是太子殿下亲自安排的,哪里没跟您商量了?!
这家伙,还在装傻充愣!
谁跟你说蹴鞠的事!谢衍气得胡子发抖。
你的婚事是多大的事,我和你母亲还没作主,你贸贸然求到官家那里去干什么?
你没看见,官家、太子、三皇子都是什么脸色?索性你还不算太笨,没把话说绝!
谢临川来一句顶一句:
原来,你们还想撮合我和宝庆公主。现在怎么样?三皇子娶了秦炎的女儿,宝庆公主是个烫手山芋。
父亲,您真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你这逆子!谢衍气得一噎,心窝子一阵阵疼。抓起手边折扇,咚咚两声敲在谢临川头上。
他怎么知道,这局面风云变幻得如此厉害?
官家偏爱三皇子,但太子作为储君培养了多年。
他历来是个求稳的人,两个女儿的婚事,多半是与太子一派沾亲带故的。
便想着,三子尚个公主,既保全富贵,又与三皇子有了些牵连。
谢*临川知道,谢衍从来是这样的,雷声大雨点小。
见他脸色发青,也不气他了,笑着说道:
父亲放心,我求的这门婚事,官家只会乐见其成。我先去问过祖母,她是赞成的。
谢老夫人是谢家的定海神针。听到她应允,谢衍面色稍霁。
这下,他才看向儿子,方才那两下,他下手有些重
但看儿子那副混不吝的模样,似乎没被敲痛,他就放下心来。
清了清嗓子,做出一幅镇定模样:那你说,是哪家的女儿?
此时已出了大内,御街两边摊贩儿的吵嚷传来。
谢临川竖着耳朵听了半晌,而后嘿嘿一笑:此事我先不告诉你们,免得你们跑去吓到人家。
说罢,嗖的一下,蹿出马车,跳到了街上。
这逆子!谢衍打起帘子,伸出头去,问道:你不回王府,把今天的事禀告你祖母、母亲,又要上哪儿去?
谢临川站在熙攘的街边,正色道:
连日来都在大内训练蹴鞠,府署积压了许多公文,我得去处理。祖母早得了消息。母亲那里,父亲自会去说,用不着我,我先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