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1 / 2)

周蒾点点头:“通常而言,水洗豆酸质明亮,干净度好。日晒豆更醇厚,风味丰富,如果处理的好,还会带有轻微的辣味和‘酒’味。”激赏般,她朝路东祁弯唇一笑,“所以有人形容水洗豆是女性,日晒豆是男性。”

“我选对啦!”路东祁激动地快跳起来了,“我这么厉害的吗?!”

周蒾:“世界上约有25%的人天生味觉灵敏,朱老师也说过你有天赋,还记得吗?”

嘴角翘上天的路东祁谦虚道:“我哪有什么天赋,我靠的是直觉。”

“真正的杯测大赛,会有八组这样的三角杯,比的是谁用时更短,正确率更高。”周蒾并不认同他的谦虚,她眉眼认真道,“参赛选手遇到风味复杂的咖啡,也会难以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这时候就需要依赖个人直觉。所以直觉精准也是一种天赋。”

“那我就是有天赋。”路东祁真是个听劝的,他想起之前,“我以为你对‘天赋’很在意,提到这个词你好像也不太高兴。”

不是不高兴,是羡慕拥有天赋的人,周蒾在心里说。

伸手摸摸杯身感受温度,再凉一些的咖啡会出现新的风味,她拿起汤匙各喝了一口。

然后对路东祁说:“你也再尝尝,从你个人口味出发,告诉我你觉得哪杯口感更好。”

路东祁又走神了。

他和周蒾间接接吻了!

如果再喝一次,就是间接吻了两次!!

“好嘞。”路东祁应得特利索,喝完犯了难,他咂咂嘴,“我感觉差不多,口感都不错。”

周蒾拧眉:“难吗?”

“难。”路东祁又细品了品口腔中残留的余韵,“比你问我,‘我妈和你掉进河里,我先救哪一个’更难。”

周蒾听了,哑口无言地看着他。

路东祁很快也觉出不对劲,讪笑道:“好像不太恰当。”

“是非常不恰当。”周蒾没笑,反而很严肃。

“肯定是你想多了,我就打个比方,没别的意思。”路东祁无辜地眨眨眼睛。

周蒾不想理他,打发他走人,说今天工作已经完成了。

路东祁是不会走的,赖也要赖在她身边。即使赖,也要赖出技术含量。

从她最专长的话题展开,同样豆子因为处理方式不同产生明显的风味差异,简直太有意思了,他缠着周蒾带他去旁边鲜果处理厂转转。

一半是真感兴趣,一半是真耍无赖。

最后补一句:“万一明天比赛会出相关题目呢,你如果打算让我这个门外汉轻松躺赢,不担心会引起公愤,那就不去了。”

居然很有道理,周蒾无奈同意。

3

住在庄园这段日子

,路东祁来鲜果处理厂的次数屈指可数,直到今天才真正主动走近它。

周蒾先带他去看了名为“非洲床”的高架网棚晾晒架,告诉他日晒法是最古老最自然环保的处理方式,不消耗水资源,也不会造成任何环境污染。传统日晒因为制程粗放,被认为是一种低端处理方法。而现在日晒处理讲究的是精细化。譬如精选全红果,每天翻动三次日晒果保证均匀脱水,日照强烈时要及时遮阴降温,还要调整堆栈高度控制干燥速度,以及晾晒过程中增加多道挑除瑕疵果的工序。

周蒾讲到这里时,有几位叔叔嬢嬢正站在晒床前,顶着烈日埋头工作。

黝黑的皮肤渗出细细密密的汗,抬头看见路东祁,纷纷露出热情笑容。

路东祁朝他们挥挥手,不由发出感慨:“原来种咖啡和种粮食一样,都是粒粒皆辛苦。”

周蒾笑着点头,又带他进入水洗处理棚。

“现在除了少量微批次的豆子会使用日晒法处理,我们庄园绝大多数出品的豆子都是水洗豆。”周蒾领着路东祁来到水泥浇筑的发酵池前,“水洗法顾名思义,从头至尾都需要大量用水。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含有一定毒性,必须经过净化处理才能排放。每生产一公斤带壳咖啡豆,用水量可能会高达一百公斤。”

“既然用水量大又有污染,为什么不全部采用无污染的日晒法处理鲜果?”路东祁问。

他是真的在听,而且听得很用心,问的问题也是经过思考的。

“因为相较于日晒法,水洗法的成功率更高,而且孟多就在怒江边上,水资源丰富。”绿色兴农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主流,周蒾又何尝不想转型,“庄园从建立之初就一直采用水洗法,技术成熟,能稳定出产高品质的咖啡。”

她顿了顿:“要做改变,是需要时间的。”

巨大的水洗槽一个挨一个,路东祁再望去晒场上寥寥的“非洲床”。

规模差距显而易见,他问周蒾:“那就是你做的改变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