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2 / 2)
对于是否喜欢一个人,辛昕有自己的定义。
和一眼就能辨识出是否喜欢对方的玛丽不一样,辛昕的喜欢往往带着一种深思熟虑和权衡利弊后的稳重。
这种稳重常常会被人误认为是不诚恳的。
但辛昕一直觉得自己的喜欢才是可靠和负责的,她在感情中像个温吞的食草动物,需要不断地反刍才能琢磨出真实的心情。
严格来说,郑早川也并不是一个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自己感情的人。可能最开始就是好奇,然后是自然而然的选择,在无聊的时候,在寂寞的时候,在痛苦的时候,都想待在这个人身边。
突然有一天,当他看着自己私藏的照片,意识到了对方对于自己的重要性。
但他却不甘心成为对方无可奈何的选择,他就像有强迫症一样,不断试探着自己是否是对方坚定的选择。与其说不想破坏两个人现有的关系,倒不如说,他恐惧于对方会在认识到真正的他后,选择抛弃他。
这种矛盾的心情,让他像个反复无常的混蛋,用自己的任性试探着对方的底线。
撕开玩世不恭、任性洒脱的外表后,他的内在脆弱、敏感、多疑,内心极度渴望着不变的爱,又非常绝望地认为这世界上没有永恒不变的爱。
郑早川就像个无法处理自己情绪的孩子,接受不了失去,于是假装自己并不想要。
从表面看起来,辛昕是更为谨慎的人,但实际上她却是更为稳定的那一个人。她可以自然而然说出自己的需求,她能够勇敢选择告白,自然也能决绝地离开。从前辛昕不明白郑早川那种拧巴的态度,但一直到现在,她开始慢慢了解他的心情。
她温柔地吻了郑早川一下,自然而然将照片收好,“你拍的我,比我本人要好看一些。让我买个相册,把照片收起来。以后我们的合照,可以做周年纪念。”
郑早川突发奇想,“做个照片墙吧,餐厅前面那块长走廊,能贴好多。”
辛昕以为郑早川就是说说。
没想到第二天,郑早川就兴致勃勃在家里开辟出了一块照片墙,还买了拍立得,有事没事就合影。
辛昕苦不堪言,将大大小小的事记录下来,将每日的照片收集起来这种事,就像是青春期孩子会做的。
他们在三十多岁,返老还童,做着高中生会做的事。
玛丽对此的评价是,“人终会困于少年不可得之事。”
辛昕恍然,她想到了郑早川那艰难的少年时代。在那样兵荒马乱的青春中,他一定没有时间去思考这些情情爱爱。
在很长的时间里,郑早川都像是拉满弦的弓,没有任何休息的时间。
郑早川在获得了一定程度的经济自由后,他开始追逐梦想中的家庭生活,真的为平凡的每一天开心。
辛昕虽然觉得有点幼稚,但也没有扫兴,陪他穿情侣装,在周末一起穿着情侣装做云霄飞车,在午夜看电影,在雨中漫步。
这种恋爱游戏,让郑早川食髓知味,愈发不满足起来。
郑早川问她:“你和大学时候的男友恋爱的时候都在干嘛?”
和所有被追问前任的女人一样。
辛昕睁着眼睛说瞎话,“就一起上自习,学习。”
郑早川连这种小事都羡慕,非要辛昕带他回母校,他不甘心没有参与过辛昕的过去。辛昕的母校倒是不远,在旅游胜地西海市,小长假的时间足够跑一趟。
“你毕业为什么没留在西海?跑来海宁?”郑早川随口问道。
辛昕一僵,差点咬到舌头。
时间太久了,她完全忘记了,自己来海宁是因为
和周亦然说好了。这是周亦然的家乡,他们商量好一起过来,那时候的辛昕还是一个清澈愚蠢的象牙塔小硕士。
这一切还要追溯到小时候,她的姨奶奶是冰都一个小学的校长,小时候她读书早,外加成绩非常突出,所以中间跳过了三四年级,硕士毕业的时候比同级的人要小三岁之多。
这三岁的差距放在工作多年后,已经不太明显。但对于刚毕业工作的人而言,差距简直是鸿沟。
那时候她二十出头,傻头傻脑,对未来毫无规划和想法。
但周亦然俨然已经是大人了,他替她做好简历,三下五除二安排好了俩人的未来。
“海宁的经济发展好,又是省会城市。再说现在海宁和江城都一体化建设了,而且相比其他一线城市,海宁的生活节奏没那么快。再加上我父母在海宁,以后我们结婚有孩子了,他们还能帮我们带孩子。”
周亦然摇头晃脑,将辛昕说的一愣一愣。辛昕想都没想,收拾行李就跟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