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2 / 2)
“她就睡在树下。”
林静深浑身一震,不可思议地看向那片平整的地面,没有墓碑,没有照片,只有这棵向阳而生的树,仿佛就是生命的延续。
“这是她的遗愿,”秦晓曼的声音随着风飘向远方,“她说,不想被关在冰冷的匣子里,她想看着小宇长大,看着院子里的花开花落,听着孩子们的笑声。”
孩子们的笑声?
正当林静深疑惑时,小洋房的门被推开,一个约莫五六岁的小女孩探出脑袋,看到秦晓曼,眼睛一亮,甜甜地喊了一声:“奶奶!”
紧接着,更多的孩子从屋里涌出来,叽叽喳喳地围在秦晓曼身边,像一群快乐的小鸟。一个年轻的女老师也跟着走出来,看到林静深,友好地笑
了笑。
“阿姨,这......”
“进来看看吧。”秦晓曼的脸上露出了难得的、不带任何防备的纯粹笑容,她牵起那个小女孩的手,带着林静深走进了房子。
一楼的格局被完全打通,成了一个宽敞明亮的画室。墙上挂满了色彩斑斓的儿童画,画风稚嫩,却充满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几张大画桌上摆着画板、颜料和画笔,一群孩子继续围着老师坐下,兴致勃勃地听她讲解。
“遵从婆婆的遗愿,我和明城少儿艺术基金会合作,把她生前住的这栋房子改建了,”秦晓曼和林静深站在教室一角,看着眼前的景象,笑意从眼角漾开,“二楼保留了她生活的原样,画室、卧室,都封存着,不对外开放。一楼就改成了公益性质的儿童绘画教室,只在周末开课,让那些有兴趣但家庭条件有限的孩子,能有个学画画的地方。”
林静深环顾四周,墙角的一个书架上,放着许多画册和课外书,她随手从书架上拿起一本《新月集》翻开,书页并不新,有些段落还被圈画出来,大概是吴奶奶生前就爱看的书。
阳光从古典的雕花窗格间洒进来,照在孩子们专注的脸上,也照亮了空气中飞舞的微尘。这里没有死亡的沉重与哀伤,只有生命的鲜活与希望。
“教室运营获得的所有收益,都会以她的名义,捐赠给明城的渐冻症研究中心。”秦晓曼领着她走到一扇窗前,窗外正对着那棵香樟树。
“邢宇的爷爷,我公公,就是因为这个病走的。”秦晓曼的声音很平静,像是在讲述一个与自己无关的故事,“那年,吴樽这个名字还是画坛上声名鹊起的新秀,但为了照顾丈夫,她推掉了所有的画展和邀约,陪着他走完了生命的最后一段路。”
秦晓曼的目光投向窗外那棵树,眼神飘忽悠远,但包含着说不明的情意。
“她是个很通透的人,早就看淡了生死,她总说,人活着,最重要的不是得到多少,而是留下多少。她把对爷爷的爱,对小宇的爱,对绘画的爱,都融进了这里。只要这世上还有人能从她的画里得到慰藉,还有孩子能在这里找到梦想,她就没有真的离开。”
林静深听着,眼前仿佛浮现出吴奶奶那张慈爱的脸。她终于明白,邢宇身上那份超越年龄的温柔与通透,究竟从何而来。也终于开始理解秦晓曼,这个看似强势坚韧的女人,一直以来,内心深处所承载的,是怎样深沉的爱与责任。
“小宇这孩子,从小就敏感,很多事他都憋在心里,”秦晓曼转过头,目光落在林静深的脸上,这一次,那份审视彻底褪去,换上了一种近乎托付的真诚,“静深,谢谢你,愿意自己走过来,看一看。”
林静深的眼眶有些湿润,她摇了摇头:“阿姨,是我该谢谢您。谢谢您让我看到这些。”
两人一直带到晚间的课程结束,孩子们陆续被家长接走。画室里才终于安静下来,夕阳的余晖将一切都染上温暖的颜色。林静深走到那棵香樟树下,没有鞠躬,也没有行礼,只是静静地站着,闭上眼睛。
风吹过树梢,发出海浪般的声响,她仿佛能听到藏在每片叶子后,吴樽奶奶的轻声细语。
她拿出手机,拨通了那个熟悉的号码,电话几乎是立刻就被接起,那头传来邢宇有的声音。
“静深?怎么了?我刚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