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1 / 2)
两种味道混在一起,有些不伦不类,就像他自己。
jason,或者说李国华,其实很早就习惯了用“jason”这个名字将自己包裹起来。这层外壳光滑、时髦、带着几分玩世不恭的油滑,能让他像条泥鳅,在职场复杂的人际关系里游刃有余,谁也抓不住,谁也看不透。
李国华安静地仰躺在后座,习惯性地用双手环箍住自己,他刚才是不是没反对俞雯的请求?他的眼前一片黑暗,但大脑却依然高度紧张着,繁杂纷乱的情绪按捺不住,争先恐后地拨弄着他的心神。
为什么会想从她身边逃走?他自己也说不清。
今晚的酒精不足以麻痹神经,他甚至很少有这样喝了酒还如此清醒的时候。
李国华这会儿有些后悔,后悔和俞雯说得太多。但在当时,在她的注视下,自己像是忽然找到了情绪的出口,内心急不可耐地叫嚣着、催促着,让他把藏在心底最深处的那些锈迹斑斑的记忆,一件件拿出来,擦得锃亮,泛着光,最后刺得他眼睛生疼。
李国华,这三个字,承载了太多他不想再触碰的重量,它是件爬满虱子的旧衣服,却也是他最无法舍弃、无法分割的一部分。
他已经很多年没有回过那个家了,但那里的气味,他一辈子也忘不掉。是夏日里潮湿空气中霉菌的味道,是母亲终日锁着眉,在厨房里熬煮中药时飘散出的苦涩味道,也是父亲偶尔回家,带回来的、不属于这个家的廉价香水味。
那个名字,曾是他最大的骄傲。
父母都是县城最大的肥皂厂里的工人,没什么文化,却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他身上。父亲最爱在酒后拍着他的肩膀,满面红光地对邻里炫耀:“我儿子国华,学习可好了,我们家的骄傲,以后是要干大事的!”
那时候,他是信的,相信父亲,也相信自己。
他铆足了劲读书,从县里最好的中学,一路考进了省城的重点大学,成了家族里第一个正儿八经的大学生。他拿着录取通知书回家的那天,父母拿出攒了小半年的积蓄,在镇上最好的饭店摆了三桌,父亲喝得酩酊大醉,抓着他的手,反反复复就那一句话:“好儿子,给爸长脸了。”
他以为,他会一直这样,成为父亲的骄傲,和父亲一样,成为这个家的顶梁柱。
可那根顶梁柱,到底是在什么时候被蛀空的呢?
那年暑假,他兴冲冲地提着大包小包的特产回家,推开门的瞬间,就感到了些不对劲的味道。家里太安静了,静得能听见墙上挂钟秒针走动的声音。母亲坐在沙发上,背影僵直,电视开着,演着热闹的喜剧,她却像一尊没有生命的雕塑。
“妈,我回来了。”
母亲缓缓转过头,脸上挤出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国华回来了啊。”
父亲不在家,李国华环视一周,很快发现了这件事。
“妈,我爸呢?又去厂里加班了?”他放下沉重的行李,观察着母亲的表情,小心翼翼地开口问道。
“……嗯,他忙。”母亲避开他的视线,转身进了厨房,“饿了吧,妈给你下碗面。”
那碗面,李国华吃得心不在焉,他注意到墙角那双父亲十分宝贝的皮鞋不见了踪影,家里的某些地方也好像变得很空旷。一种不祥的预感像藤蔓,悄悄缠上他的心脏。
接下来的几天,父亲始终没有出现,母亲的沉默和闪躲让他心里的疑团越滚越大。她常常一个人对着电话听筒,压低了声音,说着说着,就开始小声地抽泣。他问过几次,母亲都只是摇头,说厂里忙,回不来。
直到邻居家的彭阿姨在楼下碰见他,把他拉到角落,欲言又止地一边拍着他的肩,一边叹着气,他才从那些支离破碎的言语中,拼凑出了一个丑陋不堪的真相。
父亲在外面有了别的女人,已经好几个月没回家了;母亲各种方法都试过了,不管是去厂里闹,还是低声下气地哀求,都没能拉回他。
那个消息像一道惊雷,直接劈在他头顶,震得他耳鸣目眩。
他已经记不得是怎么和彭阿姨告别回到家的,但他记得,那时第一次,也是自己唯一一次对着母亲失控地质问。
“为什么不告诉我?”
母亲坐在靠近阳台
的小板凳上,背对着他,很久都没有回头。直到她的肩膀剧烈地颤抖,李国华慌张地跑到她面前蹲下身子,才发现满脸都是泪水。
“国华,你是大学生,是家里的希望,好好学习,妈不想让你为这些事分心......”
那一刻,他所有的愤怒都化作了巨大的无力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