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1 / 2)
李舒芸昨天也在熬夜加班,双眼通红,听说父亲昏迷,紧绷的心弦突然就崩了。
她眼前有些氤氲的水雾,定神望了眼跟她说话的人,双手垂在身侧,后退着让出病床两侧的通道。
黎初临拿出手电筒观察患者瞳孔情况,又按了下李伯父的四肢,有条不紊地发问,“生命体征多少?ct照了吗?抽血呢?”
病床护士严阵以待多时,立刻回答道:“gcs昏迷6分,右侧肢体肌力2级,血压180/100,血氧饱和89,无脑疝,ct结果在这里,已经抽血了,正在等结果。”
黎初临直起身,凝神观察ct结果。
左侧基底核区脑出血并破入脑室,量约50毫升,是典型的高血压脑出血。
李舒芸也看见电脑屏幕上的ct了,忍不住心沉,只听黎初临继续吩咐:“准备20%甘露醇,”然后他又转身对瞿朗说:“准备麻醉,开手术室。”
瞿朗静静用余光扫了眼站在他面前的舒芸,随后立即打电话,边转身去准备术前插管。
李舒芸慌得不行,根本没留意周围站了些什么人,眼看见黎初临越过她和身后的人说话,这才注意到瞿朗刚刚一直站在身后。
她回眸的瞬间,瞿朗迈步而行。
他们就这样错过了。
李舒芸来不及多想,有些脱力地用双手撑在腰侧,问黎初临:“小骨窗开颅?”
他没有多余动作,轻应一声:“嗯。”
幸好,她还有仅存的力气思考治疗方案,只是现在没法实施。
李舒芸扶额,指尖微微发颤,说:“麻烦你了。”
高血压脑出血多发生于50~60岁有高血压的患者,发病快,死亡率高,恢复慢,经常遗留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在颅骨上开小窗在神经内镜辅助下进行脑内血肿清除术是当下最佳的治疗术式。
手术室准备,病人插管麻醉,医生消毒穿手术服,几件事同时进行,没过一会儿,手术就开始了。
时间过去一个小时整。
显示屏上手术中三个字仍没有任何变化。
李舒芸的母亲也赶到了,她对医学知识不清楚,只能依靠经验判断:能和脑出血沾边,还要手术,那肯定是严重啊,她心里发慌,一刻也停不下来,紧锁眉头,在手术室门前来回踱步。
又过了半个小时,手术室的门从里侧被打开了。
黎初临还穿着手术衣和面罩帽子,朝等候席方向信步而来。
母女两个先注意到他渐近的身影,立刻快步走到黎初临面前,李舒芸脚一软差点摔倒。
黎初临颔首和李母问好,先说结论,“没有生命危险。”
母女两人的脸色同时缓和些许。
黎初临稍微停顿片刻,又对李舒芸说:“血肿清除率90%左右,颅内压降低有点慢,现在刘医师正在缝合,等伯父意识好转些,照个ct看看有没有遗漏的血肿,必要时再手术把剩余的血肿清除掉。”
李舒芸意会。
她也是神经外科医生,自然明白黎初临的解释。
可她的母亲不是专业人士,听见还要手术几个字眼,又慌了神,着急地问:“怎么了?怎么还要手术?”
李舒芸立即搀扶住母亲,温声解释说:“不是,初临只是说有二次手术的可能性,爸现在身体没事了。”
黎初临稍放轻语气,“伯母放心,伯父已经没有生命危险,一会儿等麻醉消除就能推回病房,保险起见后面还是要照个ct,恢复得好就没问题,如果有血肿的话需要二次清除。”
李舒芸母亲听后心有余悸地拍拍胸口,听见不会死人,心中那团压抑许久的怒气瞬间喷涌上来,说:“都怪这老头子!本来就有高血压,多大的人了,非要学人家小年轻晨跑,跑也就算了,还要逞能比过人家,初临你说他是不是痴呆了。”
黎初临的立场也不能真的顺着李母的话,他打圆场道:“和我家老爷子一样,伯父也是心态年轻。”
李母嗔怪,又说:“要是像你爷爷一样硬朗也就罢了,他高血压都五年了,舒芸,这次回家跟我一块儿监督他,把酒全部戒掉!”
李舒芸眼睁睁瞧着母亲恢复了精神,她也无可奈何。
母亲都发话了,戒酒这事自然没有转圜的余地。
她早就劝过父亲喝酒节制,母亲也经常念叨,可是不到危机时刻,人总是不听劝。现在在鬼门关走过一遭,母女两人统一战线,今晚就回家把藏酒全部收拾锁起来。
李母还在滔滔不绝吐槽老公时,黎初临的手机又响了。
是隔壁手术室的麻醉医生。
电话那头的麻醉医生说:“黎老师,病人已经插管了,可以准备进来了。”
他这个时间段原本已经有手术安排,原本能稍微休息两个小时,偏偏被这急诊给打断了。
黎初临应声,知会李舒芸和母亲一声,随即转身又回了手术中心。
半个小时后,伤口缝合完毕,李舒芸的父亲被推进麻醉复苏室,李母跟着护士去办理住院手续。
她不放心,提前来复苏室看看情况。
李舒芸轻轻站在门前往里探了探,看见瞿朗正坐在父亲床边,低头核对记录单上的信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