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1 / 2)
周予夏摆手推脱,态度坚决。
黎老特意吩咐他送予夏回去,虽然他也是这个打算。
明天还要早起上班,今晚他本不打算在老宅住下,想说两人住在同一个小区方便一起来回,又怕贸然交代惹她不高兴,话到唇边,还是止住了。
一上车,周予夏开了车窗和黎家人道别。
黎初临发动车子驶离黎宅一出门口的转角,她才真的放松精神。
周予夏动了动笑僵的脸颊,窝在副驾驶座位,呆呆地望着外面发愣,眼皮眨动速度逐渐放缓。
黎初临余光瞥见她累坏的模样,有些于心不忍,默默放缓了行车速度,安静开车。
时间不早了,道上没多少车,一路畅通无阻。
他把车停在车位上时,予夏倦得不行,一点都没醒。
黎初临也不急,车子没熄火,拉下手刹后,拿手机回复工作消息。
又过了半小时,才轻声叫醒她。
她前段时间睡眠质量本就不好,这几天工作忙得不行,又一直焦虑今天来拜访的事。
刚一上车,她就撑不住睡沉了。
一向浅眠的她朦胧中听见黎初临足足叫了她两次才渐渐恢复意识。
周予夏揉了揉眼睛,又打了个哈欠,问:“这是哪?”
她话语间还残留着睡醒后的沙哑,连尾音都失控得翘起来,听起来软糯糯的。
昏暗中,黎初临唇角略抬了弧度,答说:“地下停车场,到家了。”
周予夏目光呆滞,用力点头哦了一声,下意识拿着包,开门下车。
若说在世上,她最信任谁,那个人便是身旁的黎初临。
她了解黎初临的为人,只要她不愿意的事情,他就不会妄动一分,她很放心。
黎初临还是陪她走到家门口,眼看予夏安全进门再关上落锁,也就放心离开。
黎母收拾完走进客厅,看见柜子上还摆着予夏送来的伴手礼,三个各样礼盒。
黑色高档礼盒内测放着一枚山茶花,里面是一条黑白斜纹女士真丝方巾;金箔朱砂红礼盒内是一品收藏用的紫砂西施壶,底部刻印了名家印章;还有一个精致的木制食盒,打开后里面是做工精巧的传统手工点心,看样式是江南点心。
黎满楼正好从一旁路过,背着手停步,俯视一圈,一眼就注意到了盒子里的紫砂壶。
他轻轻把小茶壶拿出来,举高在灯光下端详半晌。
壶身表面纹理清新圆润,有许多细小的金属光泽颗粒,手感细腻,壶盖划过壶身发出沙沙相响声。
老爷子用盖子轻敲壶身一下,清脆悦耳的声音昙花一现。
他转身收进收藏品木柜中,缓缓说:“予夏这孩子,总是别出心裁。”
黎母将其他东西全部收好,笑道,“所以您才对这个学生格外看重,我看论用心,不比初临差一点。”
想到什么,她有些失意,轻叹一口气,“只是不知道两个人什么时候能重修旧好。”
他们并不是老古董思想,一定要黎初临娶妻成家,生个一儿半女,否则也不会放任他而立之年仍然单身一人。
可是既然缘分使然,让他们互相爱慕,作为家人,自然希望这两个人有个好结果。
黎满楼走到书桌前,点上一炷香,研磨铺纸,准备写两个字。
上了年纪,声音到底还是透着一股年迈的质感。
老爷子拿起毛笔,顿了一下,道:“依我看,快了。”
明月近中秋,云扫天宇净。
转眼已是农历八月十五。
医院大大小小的群都在讨论放假去哪旅游的事情。
今年中秋时间赶得好,算来算去,全院大部分医生护士都能连休三天假期。
这对全年待机的综合医院不是常有的事。
周予夏却提不起兴致。
她对中秋放假的去留犯难。
母亲一直不同意她来江立市,她当初执意过来,母亲和她单方面断绝了联系。
周予夏自又来江立后,这几个月一天不落的打电话过去,对面一直是忙音,最后甚至直接把她拉进黑名单里。
黎初临说她倔强,其实她的母亲比她还要固执,情绪上头时,蛮横又不讲理。
之前她在北市工作,母亲态度也不好,但起码北市离家更近些,也闹得不至于太僵。这次,母亲抱着老死不相往来的想法,铁了心和她不说话。
但是母亲终究是母亲,总要她这个做女儿的先低头认错。
尽管她认为自己无错可认。
周予夏订了下班后最早的航班,一下班就立即赶往机场。
她是步州市人,毗邻北市。是个就不见经传的三线城市,不算发达,也不落败,只是因为北市的虹吸效应,让这个城市的青年人才流失大半,本地留下的多是中老年人。
近些年,步州市大力发展旅游业,建立社区疗养地,城市绿化翻了一番,新种了不少植物。
回程的路上,越向市中心渐近,越能发现这座城市融于自然美的魅力。
只是她回来已经是深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