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1 / 2)
每代人精心呵护的木制建筑到如今仍可以窥见古人跨越古今的独特审美,其文化以及美学价值在《江立市古建筑文物保护》中都是着重描写的一页。
正门前的石柱上各刻着《诗经》的诗句:
左联:如跂斯翼如矢斯棘
右联:如鸟斯革如翚斯飞
从前门口两侧的两墩石狮改成了两个大花圃,被雨水灌溉后更加鲜亮夺目了。
进入正门后,院落阔绰,游廊相接。黎老爷子退休后多了养花草的爱好,把整院的石板地面全部改成草树花圃。
右侧连廊上还挂了几只鸟笼,看见有人进大门,叽叽喳喳的。
从正房的门厅走出来一位身形较好,气质典雅的中年女性,笑意盈盈,嗓音如同黄鹂鸟一样清脆婉转,“初临予夏来了,快进来快进来。”
周予夏立即微笑,颔首:“丁阿姨好。”
黎初临轻唤一声“妈”。
此人是黎汝正的贤内助妻子,丁薇。
黎初临的母亲是上世纪出名的大美人,保养得极好,年过五十,皮肤仍然紧致有光泽,举手投足无不展现年轻时戏曲家的舞蹈功底。
黎母应声,拉着周予夏往正屋走去,热情非常。
屋里摆设如旧,都是祖传下来的古董木制家具。
一进门正厅堂是标准的古典会客室格局。
正面墙前摆放一张长条案,左右两侧各放置青花瓷盆绿植,墙上是一大幅山水画,案前是一张黑胡桃木四仙桌,左右两边配扶手椅,厅堂正中央两侧对称各放着三把圈椅,这便是正厅的布局。
前两年,为了养护木材,全部刷一层木蜡油,翻新了一遍。
来访的客人都被满室的古董珍宝诧愕,生怕坐坏了哪个比自己还值钱的宝贝,渐渐的,这里就成了仅供观看欣赏的地方。
但凡会客来宾,都请进右侧的耳房。
耳房内正对窗子放置一张柚木罗汉塌,左右后三面设置三块围栏,上面雕刻透空的花纹,还摆了两张蓬松靠枕,罗汉塌两侧是两张现代中式沙发。
窗前是一张长书案,上面杂七杂八摆放了很多书法用具。
东侧整面墙的红木架格,格内屉板高低错落,有几列专门做了透明玻璃窗阻挡灰尘,里面专用来陈放黎满楼收藏的文玩古器,其余的格子整整齐齐放了许多书。
这里只是其中一角,倒座房还有一间专门藏书,而且只这些,就已经是向大学捐了大部分之后的剩余书籍。
黎老爷子嫌屋里昏暗,把所有木格子窗全部换成玻璃窗,屋内屋外通透敞亮不少。
黎教授坐在书格子前,摆茶看书,听到院里传来说话声后抬头。
周予夏进屋时还摆着笑脸,看见老师后,双手摆在身前,恭敬点头,说:“黎老师好。”
作者的话
槐夏
作者
03-10
有没有林妹妹初见贾母的场景描写,开玩笑开玩笑的......只是在写黎宅的建筑摆设时查了很多传统建筑资料,希望大家喜欢~~
☆、
第44章 名为往昔的追者(四)
“予夏来了啊。”
黎满楼摘下老花眼镜,和蔼笑着,让她赶紧坐下。
黎初临在一进门的抽屉柜桌上放下予夏准备的礼物,卷了卷衣袖,悠悠然道,“我可把人带来了,这下可不能再念我了。”
黎母晚一步拿着茶壶进屋,对她说:“你黎老师惦念你,总是催他赶紧带你回来,今晚别走了,好好在这玩。”
说着,她拿了一个洗干净的碧色茶杯为周予夏倒茶。
她惶恐,急忙起身弯腰,双手接过茶杯。
黎初临在她身旁坐下,替她解释说:“医院事忙,今天好不容易挤出时间来。”
黎母听见这话,抬了头,嗔怪道:“你们再忙也要谈恋爱呀,我像你们这么大时候,初临都会跑了。”
周予夏眸光微闪,她怎么觉得这话怪怪的。
于是转头浅笑注视黎初临,和他对上视线,眼眸微眯:
阿姨这话怎么听着这么奇怪?
不奇怪不奇怪。
你快点解释一下,我们没在一起。
不急。
周予夏眼看着黎初临从容地拍了拍她的手背,语塞。
苦于长辈都在,她又不好发作,只能暗暗忍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