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1 / 2)
黎初临透过屏幕的导航系统,沿着预先设计的轨迹找到靶点,说:“到达靶点位置,请周医生确认。”
一直安静等待的周予夏终于有了用武之地,闻音定睛观察片刻,然后说:“向三点位置挪动1mm。”
黎初临略微挪动注射针的位置,“这里?”
她抬头看了眼导航屏幕,点头:“可以了。”
“准备注射。”
周予夏接过微量注射器吸取适量液剂后递给他。
黎初临凭着感觉单手接过,然后将注射液顺着导管浸润靶点位置。
护士开始计时。
20分钟后,再将注射器取出。
手术进展也算告一段落。
黎初临清了语调,问:“瞿医生,生命体征没问题吧?”
麻醉医生在围术期间负责监管病人的生命体征,任何威胁病人生命安全的行为,他们都有资格叫停手术。
现在术前准备的越来越充分,对麻醉有不良反应的患者越来越少,加上实时监控,如果出血严重或者血压骤降都能被及时调整,所以瞿朗也很少碰见需要暂停抢救的情况。
瞿朗抬头竖起大拇指,边说:“没问题。”
黎初临轻应一声,然后接过明胶海绵,填塞骨孔。
接下来需要缝合头皮上的切口,拆除定向仪框架即可。
他让出位置,说:“霍然来缝合。”
终于又到他出场了。
霍然被点名后深呼吸一下,然后走到黎初临之前的位置,模仿看过无数次的老师的手法进行缝合。
周予夏看自己的部分已经完成,从手术台前退下来,双手交叉在胸前,再观察一会儿。
虽然她知道霍然是个聪明出色的医生,但是现在他和黎初临站在患者旁边,两个人时不时交谈两句,看得出来,霍然很尊重这位老师。
能遇到霍然这中听劝好学的学生,对老师是件幸事;
能遇到黎初临这样负责随和的老师,也是件幸事。
手术就这样顺利完成了。
手术结束后,瞿朗把病人推进麻醉复苏室,她和黎初临一起走出手术室和病人家属汇报手术情况。
家属红了眼圈,眉间有许多细碎的皱纹。
一看见医生出来,便急忙凑上前去,开口就是道谢:“太感谢了,医生,谢谢……”
黎初临摘了口罩,整个人又开始散发柔和的气场,说:“现在病人已经推到麻醉恢复室,等一切体征稳定后就会送回病房。”
“请问医生,他的病……完全好了吧”
黎初临组织下措辞,继续道:“正如手术前和您二位所说,精神障碍通过手术治疗的案例不多,病症是否能减轻,会减轻多少,是否会造成后遗症并发症都有待研究,简而言之,患者后续能否彻底康复,还要进行持续观察。”
倏的,他想到什么,又说:“这位是精神科的周予夏医生,这次多亏周医生的指导,手术才能顺利结束。”
家属才注意到身侧比黎初临矮了一个头的姑娘。
因为眉清目秀,他们以为只是个实习助手,并没有在她身上投入过多关注,听见黎初临特意介绍周予夏,才转头连声向她道谢。
周予夏也没介意,同样温声道:“具体恢复程度还要等病人麻醉清醒后,进行测评判断。不同的病人也会有不同程度的好转,手术过程一切正常,这已经是个很好的消息。二位不要着急,患者有任何进展,我们一定会第一时间告知二位。”
家属见周予夏态度温柔,不由得对她倾诉心中的委屈,“谢谢医生,你不知道我有多揪心……好好的一个人,疯疯癫癫不成样子,去了好多大医院除了吃药就是电疗,根本不管用,我们也只有这个下策了。”
有时候周予夏也摸不着头脑,她看起来究竟有多和蔼慈祥,怎么任何人和她聊两句就想对她诉苦。
出于多年的职业经验,她还是忍不住安抚。
“我明白您的心情。只是在照顾患者的同时,也不能把自己的身体搞垮,毕竟二位可是病人的指望,距离患者清醒还有一点时间,二位先休息一会儿吧。”
病人家属又道谢几次才让两位医生离开。
久违穿上了洗手服,质感舒服又柔软,周予夏完全没有连站几个小时手术后的疲惫,一切尘埃落地后,她忍不住伸了个懒腰。
果然手术还是有手术的魅力,又能和病人沟通谈心,再次印证了她选择临床精神科是多么正确的决定。
如果这位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加之江立医院成立了脑部疾病研究中心,说不定之后可以把手术推上精神疾病治疗的日程。
畅想下未来,周予夏心情极佳,如果不是有人站在身边,她都要踮脚蹦跳了。
“辛苦了。”她说。
“饿不饿?”他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