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1 / 2)

“是的。”

“他和你说为什么会自残吗?”

李清婕摇头,“怎么问都不说,不过我刚才看到他胳膊上有很多挫伤淤青,不像是自残。”

周予夏听后抿唇沉思了一会儿。

“周医生?”李清婕唤她。

周予夏冲她笑了笑,“之后交给我,你先下班吧。”

二人都没想到,一周后母亲便带着孙木苇又来了。

孙木苇校服上蹭了很多泥土,深蓝色的裤腿上全是凝固的血渍,耳后嘴角小腿都有不同程度的擦伤,伤势实在不像自残,也不像是意外。

他胳膊上也多了几道割伤。

孙木苇母亲还有护士站的护士医生轮番上阵,本人依然缄口不言。

这样的患者,周予夏并非第一次遇到。

她几乎下意识在心中闪过几个可能性,只是在没有确定前,也不好直接和孙木苇母亲说,只能安慰说服她替孩子办理住院手续。

对于重度精神障碍患者,医生一般都会推荐去隔壁的仁宁精神专科医院办理住院手续。

孙木苇的情况没有严重到这种程度,但也需要住院看护。

他的母亲每日都要工作,没时间照看他,于是让孙木苇在医院住下,由护士监督吃药吃饭,同时也避免再发现些原因不明的伤口。

为了让他多和人交流,特意安排住在六人间病房。

转眼已经住院三日,孙木苇一句话都没说过。

李清婕差点跑去问周医生,孙木苇是不是不会说话,后来偶然听见他和护士嗯了一声才作罢。

他每天不是躺着就是坐着,也不睡觉,就直呆呆地盯着天花板。

很多年轻的患者会有手机成瘾症状,孙木苇没有,似乎一切都没办法唤起他的兴趣。

护士叫他,身体关节总要反应半天才动起来,有点抑郁型木僵倾向。

李清婕不知道第几次从病房区回来,受挫模样。

“还是老样子?”周予夏问。

她无力地点头。

“再等等吧,确定他吃药了?”

“嗯,我不放心,特意盯着看他吃了,还让护士特意检查口腔。周医生,是不是我太菜了。”李清婕颇受打击。

“精神疾病病程长。让中后期抑郁症患者开口,难上加难,不要太自责。”

周予夏并不是假意安慰,每日空闲时,她都看见李清婕在来回翻看精神疾病治疗相关的书籍,桌上一摞一摞都被摆满了。

上次周予夏建议她可以考虑加入脑部疾病研究中心的小组,告诉她选择重中之重的神经外科也没关系,李清婕回去后思考很长时间。

虽然还没和周医生聊过,但她现在已经完全对精神医学产生好奇,基本确定要选择在精神科工作。

李清婕眯眼,鼓着腮帮子为自己接下来即将对战“十八般妖魔”打气加油。

果然最直接的唯有美食。

李清婕眼睛发亮,立刻转头问:“周医生,晚上我们去吃烤肉怎么样”

周予夏收拾东西的动作忽顿住,迟疑片刻,十分为难地说:“抱歉,我晚上有约了。”

作者的话

槐夏

作者

02-24

周予夏作为一名精神科医生,理解善待病人是她分内的职责,可她总会体现出不同于其他医生的共情能力,这是为什么呢(埋个十分明显的小伏笔)

第11章 应是海棠依旧(五)

赵庭之约周予夏在医院附近的一间北市特色菜餐厅吃饭叙旧。

她每天上下班都会路过这里,只是从来没进去过。

早些时候已经答应了赵庭之,周予夏只好在李清婕委屈巴巴的注视下下班赴约。

她家在步州,毗邻北市,饮食习惯差别无二,菜单上的大部分菜都是她从小吃惯了的家常菜,又问了服务员的推荐,点了四个菜。

木须肉,酱爆鸡丁,炒合菜和莲蓬豆腐。

点完后,她坐在窗边喝茶。

餐厅内正在播放一首怀旧的国语歌曲,整个大厅里只有她一个人落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