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枝 第82节(2 / 2)

她趴累了,又起身在书架前转了一圈,指尖掠过那些装帧考究的书脊,终究没找到合心意的。索性挽起袖子,自顾自地研墨铺纸,在一旁写起信来。

她答应郭大娘,一到京都就要马上给她写信的。

烛火微微摇曳,书房里的两人都在专心的写着字。清枝偷眼瞧了瞧专注公务的徐闻铮,心头泛起一丝暖意,就这样不言不语地相伴,已是难得的安宁。

徐闻铮搁笔时,不经意抬头,正见清枝垂眸书写的侧脸。她写得极为认真,嘴角噙着笑,他不由也跟着弯了唇角。

待处理完最后一本文书,已是夜深。

徐闻铮悄然走到清枝身后,见她还未写完,于是他静静坐在一旁,直到她搁下笔。

“好了。”清枝伸了个懒腰,指了指墨迹还未干透的信纸,“明日帮我送出去,我们先回去吧。”

“好。”

徐闻铮接过侍女递来的油纸伞,挥手示意她们退下。伞面不大,他不动声色地将伞往清枝那边倾了倾。

夜雨淅沥,两人挨得极近,慢慢踱过湿漉漉的石子路。

一路上,清枝絮絮说着这几日的打算,徐闻铮只是安静听着,偶尔应一声,目光却始终落在她含笑的眉眼间。

行至清枝的院门前,徐闻铮将她送到檐下。清枝忽然拽住他的袖角,歪着头问道,“我这院子可大了,不如你还住我隔壁的厢房?”

徐闻铮摇头轻笑,俯身在她额间落下一个轻吻。清枝抬头,见他眼中柔情愈深,“早些休息。”

清枝点头,在门前立了许久,见徐闻铮的走出院门,才抬脚进去。

徐闻铮回到自己冷清的院落。这里素来不留人值夜,唯有夜风拂过竹叶的沙响。

他忽然驻足,对着廊下的一道阴影说道,“出来吧。”

第68章 归北引(二)赏荷宴(一)

来人竟是清泉。

两人对坐,徐闻铮提起茶壶,缓缓斟了一杯,指尖轻抵着杯沿,将茶盏稳稳推至清泉面前。

“上一回见面,还是在信州城郊那间破庙里。”徐闻铮轻叹一声,“一晃竟四年了。”

清泉垂眼,望着杯中微晃的茶汤,水面映着他微皱的眉眼。

半晌,清泉开口问道,“你和张钺,是何时结盟的?”

徐闻铮闻言,唇角微扬,却不作答,只将目光落在清泉脸上,似笑非笑地打量着他。

清泉迎着徐闻铮的目光,神色依旧平静。他缓缓说道,“三年前,我得了一本《云笈随笔》的抄本。那字迹虽刻意模糊了笔锋,却还留着三分你的影子。”

他见徐闻铮的神色依旧平和,似乎只是听旁人的事一般,于是继续说道,“我连夜入京,将那抄本呈给宣帝。可奇怪的是,竟如石沉大海。”

“宣帝生性多疑,你的字迹又独树一帜。”清泉声音渐沉,“他若见了,绝不会放过这条线索。”

他拿起茶盏,轻啜了一口茶汤,“后来才知,是张钺半路截下了那抄本。”

说到此处,他眼中闪过一丝锐色,“那时我便起疑,徐闻铮是不是根本没死?”

“我派人一路追查,可刚查到韶州,那家书店已被烧毁。”

清泉冷笑一声,“这般干净利落,想必也是张钺的手笔。”

清泉将茶盏搁在案上,久久无话。

忽地,他再次缓缓抬眼,嘴角噙着一丝冷笑,“后来唐州那边果然传来消息,你不仅没死,还接掌了郭家军。”

他身子微微前倾,眼神又锐利了几分,“这些年,你们倒是演得一出好戏。”

徐闻铮面色骤然一沉,“所以,今日你来所为何事?”

他心中暗忖,若要揭破,早在宣帝在位时便可上奏,何必等到今日?而他的身份早就大白于天下,他说的这些,对自己构不成威胁,那就只能针对张钺了。

所以徐闻铮心里便有了猜测,他来此,一定和张钺有关,只是不知他具体是何目的。

清泉迎着他的目光,眼底浮现出几分决然,“我直觉他有危险。”

“你有他的下落?”徐闻铮眸光一凛,身子也不自觉地前倾。

“确切消息没有。”

清泉摇头,声音透着疲累,“但我查到,慧帝攻入京都那日,他曾秘密觐见过慧帝。”

徐闻铮眉峰微挑,“消息可作得准?”

清泉郑重点头。

徐闻铮沉默片刻,沉吟道,“明日我需入宫一趟。不过此事需从长计议,急不得。”

清泉会意。若张钺当真与慧帝有牵连,贸然追查只怕会引来猜忌,毕竟张钺身份特殊,稍有不慎还会对张钺的处境不利。

他起身,朝着徐闻铮行了一礼,“三日后我会再来。”

徐闻铮微微颔首,“不送。”

“且慢。”徐闻铮忽又想起什么,对着清泉的背影又说了一句,“你若与天枢旧部尚有联系,帮我寻个人。”

“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