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枝 第10节(1 / 2)

徐闻铮感觉到清枝的手指松开,他垂首看了一眼,见她刚松开的手指又重新搭了上来。

清枝心里想着,只要到了桐城,那些人总该收敛些。

可为何要对他们穷追不舍?

清枝想不通。

一个重伤的罪犯,一个从未涉世的婢子,怎会招来这般祸事?

难道说……

清枝抬头看着前面的两位官差,何叔老实本份,遇事一定会让三分,不可能是他。

那答案就显而易见了,一定是张大哥的仇家找上了门。

谋杀官差可是重罪,这般不管不顾,必定都是些亡命之徒。

既是亡命之徒,昨夜小侯爷杀掉那二人,就是为民除害了。

一定是这样。

想及此处,清枝轻轻颔首,手指拍了拍徐闻铮的手臂,带着无声的安抚。

徐闻铮见她眉眼舒展,唇边挂着几分恍然的浅笑,虽不解其意,但瞧着她神色稍霁,便按下不问。

行了一个时辰,四人在一处浅溪边暂作休整,清枝灌满了一壶水,又将帕子打湿,给徐闻铮擦了擦额头的薄汗。

她指尖勾住徐闻铮的衣领,轻轻拨开,见锁骨处透出淡淡的粉色,但好在没有汗迹。

小侯爷的伤口沾不得水,她一直记着。

因此下午突然加快了脚程,清枝不免担心起来。

“看完了吗?”

徐闻铮低头询问,声音毫无波澜,仿佛她此番举动已是寻常。

清枝轻轻松开了手。

徐闻铮抬手,镇定自若地拢好衣襟,将那节锁骨隐入其中。

队伍再次出发,路上遇见了一个蜂户,清枝递上二十个铜板,买下二两蜜。

她抱着蜜浆罐子追上队伍,眼角的笑意绽开,翘起的嘴角如三月的海棠,透着鲜活的气息。

拧开蜜罐的塞子,用木勺舀了一勺琥珀清亮的蜜浆,小心翼翼地对准壶嘴,注入水壶里,轻轻晃了晃,蜜浆便在壶里化了开。

她递给徐闻铮,“喝吧。”

徐闻铮愣了一下,见她笑眼弯弯,他伸手接过,仰头灌了一口。

清枝歪头笑着问道,“甜吧?”

他轻轻点头,将水壶递了回去。

清枝伸手接过,笑得梨涡浅浅:“这样小侯爷以后就会多喝些水了。”

徐闻铮望着她欢喜的模样,终是没说出那句“我不嗜甜。”

第9章 岭南行(八)有没有兴趣,做个交易?……

夕阳西沉,他们顺利到达了桐城。

入城前,张捕头用黑巾将徐闻铮的脸遮了大半,“这脸太过扎眼。”

清枝跟在徐闻铮身后,看着运河上挤满各色商船,工人在商船与码头间来回穿梭,空气中弥漫着香料和鱼腥气。

她不由得感叹道,“真热闹。”

徐闻铮轻声说道,“桐城乃京都至江州之通衢,商旅往来必经之地。此地盛产竹纸,虽不及歙州之精良,但胜在价廉易得,故民间风行。另外桐城还有三绝名噪江南。”

他指着摊贩篓子里的鱼说道,“这叫鲥鱼,适合带麟清蒸。”又指了指旁边如银刀似的小鱼,“这叫白条,适合穿在竹签上碳烤。”

清枝敏锐觉察到,今日小侯爷的举止与往日大不相同。他素来寡言少语,但进了这城,他似乎刻意引着她去发现这座城的妙处。

自己的每一个眼神,每一次驻足停留都被他看在眼里。

清枝的视线落在不远处的伞铺门口,倒悬着的七彩伞上,一阵风过,伞影重重,炫彩夺目。

徐闻铮顺着她的视线看去,声音清润,“这叫桐油伞,也是桐城的特产。”

清枝点了点头,又被街边叫卖的吃食勾去了心神。

小贩支着桐油布棚,蒸笼四周腾起袅袅白雾,一股糯米糕子的香味扑面而来。

旁边正要收摊的大娘,见她在摊前驻足,赶忙招手,“姑娘来尝尝,这是我们当地特色的腌鱼干儿,酥香可口。”

说着递来一块鱼干给清枝。

清枝连连摆手,“谢谢店家,我不用的。”

大娘热情地将鱼干放在她手里,“大娘要收摊了,算我请的。”

清枝架不住大娘的热情,轻轻咬了一口,顿觉咸香满口,鱼肉紧致酥脆,然第二口下咽时,嘴里泛起丝丝腥气。

大娘双眸灼灼,话音里裹着三分期待,问道,“滋味如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